搜尋條件: 日子

顯示第 10111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300

在生命的終點,癌末作曲家完成人生中最盛大的一次演出:我們都該積極面對死亡,用儀式調適失去的痛苦

tCol 2024-08-14

麥克‧諾頓

在生命的終點,癌末作曲家完成人生中最盛大的一次演出:我們都該積極面對死亡,用儀式調適失去的痛苦

法國歷史學家菲利浦‧阿里埃斯(Philippe Ariè)將二十世紀稱為「禁忌死亡」的年代,他指出現代社會的做法會對當事者隱匿自己即將離世的事實,導致他們的親人也開始壓抑自己的情感反應。人類的本能往往是避開對死亡的思考,保護人們免於面對失去的痛苦,盡快忘記並繼續生活。

閱讀更多

父失智託付給我處理,後母竟把數百萬存款、數間房產轉贈給自己!該如何追回財產?可告後母?

tCol 2024-08-14

吳挺絹律師/理財規劃顧問(AFP)

父失智託付給我處理,後母竟把數百萬存款、數間房產轉贈給自己!該如何追回財產?可告後母?

對於家中有失智...等身心障礙家屬的家庭,或多或少有聽過「監護宣告」這個法律專有名詞。

閱讀更多

想樹葬、不立碑,72歲吳念真從父母過世看透生命…不麻煩兒子,預立醫療決定,「不要讓下一代有負擔」

tCol 2024-08-12

彭蕙珍

想樹葬、不立碑,72歲吳念真從父母過世看透生命…不麻煩兒子,預立醫療決定,「不要讓下一代有負擔」

「我要決定自己的末日。」綠光創藝董事長吳念真是礦工之子,對他來說,死亡一直在身邊,早已是日常,「從小看到災變,我都在哭,我不是哭死去的人,是捨不得被留下來的人。」隨著父親、弟弟、妹妹相繼過世,對生死他看得很淡然。52歲那年母親喪禮過後,他交代獨子吳定謙,「有一天我過世,燒一燒拿去法鼓山樹葬,不要立碑,清明節不用來掃墓。」疫情前,他和太太相偕簽下預立醫療決定書。他強調:「我們這一代都受過新式教育,對生死要看得很清楚,不要讓下一代有負擔。」

閱讀更多

19歲獨子信上帝,老爸「代代拿香拜帝君」急阻擋…當親子信仰不同,如何找到和諧相處之道?

tCol 2024-08-09

林靜君談心室

19歲獨子信上帝,老爸「代代拿香拜帝君」急阻擋…當親子信仰不同,如何找到和諧相處之道?

19歲男大學生說,自己與家人信仰不同,他參加教會活動想受洗,爸爸卻以「歷代祖先都是拿香,家裡的玄天上帝要傳承下來」阻攔,爸爸甚至說兒子信教給這個家投下震撼彈,讓自己「睡不好、吃不好,才幾天頭髮就白了很多。」兒子的「上帝」遇上老爸的「玄天上帝」,當親子之間信仰不同,該如何找到和諧相處之道?

閱讀更多

40歲後搞懂,你是來生活的,還是來換錢的?蔡康永:別換到入棺了,還搞到家屬們爭產

tCol 2024-08-02

蔡康永

40歲後搞懂,你是來生活的,還是來換錢的?蔡康永:別換到入棺了,還搞到家屬們爭產

「對自己好」絕對不止一種活法,但絕對可以遵循一個原則,那就是「停止那些對你自己不好的事」。

閱讀更多

別再說「振作點」,恐讓對方感到孤單、被誤解!盤點憂鬱症發作時,患者可能出現的5個情緒

tCol 2024-07-26

多琪.柯恩

別再說「振作點」,恐讓對方感到孤單、被誤解!盤點憂鬱症發作時,患者可能出現的5個情緒

每個人都會經歷悲傷、空虛、無聊等不適的情緒,但不一定會患上憂鬱症。經歷到這些情緒時,我稱之為「沮喪感」(the blues),它雖然很擾人,但終會過去。憂鬱症的類型很多,但跟沮喪感完全不同。憂鬱症的發作可能持續好幾個月,在這段時間,患者會感覺自己生活在黑暗之中。

閱讀更多

老公做裝潢她當保母,月收15萬養2寶「1日遊都嫌貴」!匱乏感比貧窮更可怕…做1件事趕走「金錢焦慮」

tCol 2024-07-23

聰明主婦

老公做裝潢她當保母,月收15萬養2寶「1日遊都嫌貴」!匱乏感比貧窮更可怕…做1件事趕走「金錢焦慮」

匱乏的感覺人皆有之,特別是以現代社會來說是一種很普遍也很常見的情緒,但驚悚的是,若是缺乏對匱乏的理解與認識,我們很有可能終其一生都活在匱乏之中。當賺了100萬時想要200萬、有了200 萬時想要500萬⋯⋯不斷地在追逐,永無止境。當匱乏的感受越強烈卻沒有被滿足時,我們就越容易掉入可怕的金錢決策陷阱中。

閱讀更多

最終我們都將一個人老去!丁菱娟4提醒為「獨立老」做準備:老友、老本、不依賴,別為「婚姻」綁在一起

tCol 2024-07-19

丁菱娟

最終我們都將一個人老去!丁菱娟4提醒為「獨立老」做準備:老友、老本、不依賴,別為「婚姻」綁在一起

說這個議題有些沉重,但就像日本作家吉澤久子所說的,人生到最後都是一個人,不管是單身、離婚或喪偶,最終我們都是一個人離去。所以每個人最好都要具備孤獨的能力,還有讓自己快樂的能力。

閱讀更多

為何同樣情況下,有人平靜有人暴怒?運用情緒ABC理論,找出情緒源頭、學會自我調節

tCol 2024-07-18

樊登

為何同樣情況下,有人平靜有人暴怒?運用情緒ABC理論,找出情緒源頭、學會自我調節

《關鍵對話》的作者建議要從「心」開始,就是先審讀你的內心。弘一大師曾說:「盛喜勿許人物,盛怒勿答人書。」特別高興時別隨便許諾把東西給別人,如果事後後悔可就要不回來了;特別憤怒時也別隨便給人寫信,此時寫信肯定沒什麼好話,得罪人也就在所難免了。進行一場關鍵對話之前,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心態,讓自己平靜下來。許多人會說:「這個道理我懂,我也想讓自己平靜下來,但火氣來了怎麼擋也擋不住,恨不得捲起袖子跟人幹架!」那麼,怎樣才能管好自己的「心」呢?很簡單,人的憤怒都不是他人引起的,而是自己造成的─「等等,這怎麼可能!要不是孩子學習不好,要不是下屬老遲到,要不是另一半不做家事,我怎麼會生氣?一分鐘前我還好好的呢!」

閱讀更多

一杯咖啡引爆戰火!躲星巴克吹冷氣,節儉尪竟不點飲料…她問:「一談錢就生氣,婚姻怎繼續?」

tCol 2024-07-12

林靜君談心室

一杯咖啡引爆戰火!躲星巴克吹冷氣,節儉尪竟不點飲料…她問:「一談錢就生氣,婚姻怎繼續?」

夫妻消費觀念不一樣很正常,新婚、育兒、退休這家庭轉變三大階段,最容易因為錢而吵架。因為這些時候環境同時劇烈變動,而變動就會有壓力。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