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11
劉煥彥
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COVID-19)進入第三年,全世界累計確診超過4億人,但曙光要出現了嗎?以重災區美國為例,累計死亡人數在2021年12月中超過80萬人,上周春節連假期間更突破90萬人。照這種速度來看,幾乎可以確定,今年上半年美國累計死亡將突破100萬人!然而,從美國、歐洲到亞洲,一些國家紛紛開始降低防疫管制,或準備有條件開放國門。部分美國專家認為,造成全球數千萬人死亡的1918全球流感大流行(又稱西班牙流感)經驗,特別是其進入第三年在美國的狀況,或許可從中看出新冠肺炎進入第三年的可能變化。簡單來說,未來新冠肺炎可能變得更溫和,朝向流感化的方向前進,但若大家輕敵、沒做好該做的防疫措施,疫情仍可能出現區域性的反撲。
閱讀更多
2021-10-12
翁申霖
天天來一杯咖啡,是現代人普遍的日常,可能是為了醒腦,又或是已習慣這樣的飲食方式,甚至有人是「1日無咖啡」就渾身不對勁,可見大家對咖啡的依賴;過去早有諸多文獻證明,咖啡對人體有正面的效果,包括降低心血管疾病、抗失智等。如今再有最新研究發現,喝咖啡能讓亞洲人死亡風險顯著下降,這是第一次有研究證實飲用咖啡針對亞洲人種的功效。
閱讀更多
2021-03-12
李易紓
「代謝症候群」是一群容易導致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的總稱,而非疾病,但在臨床上會依其危險因子進行診斷,並告知患者。簡單來說,代謝症候群就是所謂的「三高+二害」:三高是血壓偏高、血糖偏高、血脂偏高(尤其是三酸甘油脂偏高),二害就是指腰圍過粗、好的膽固醇不足夠。
閱讀更多
2020-12-09
李易紓
氣溫開始 明顯降低 ,現在不能出國,不少民眾會選擇去泡湯來放鬆心情,心臟內科醫師表示,有心臟血管疾病的患者,一定要避免冷熱泉交替泡,才能降低心肌梗塞的情形發生。
閱讀更多
2020-10-19
蕭婷方
新冠狀肺炎疫情有再起之勢,流感也來勢洶洶,引發流感疫苗「搶打」潮,衛福部長陳時中日前宣布,50至64歲非高風險慢性病患,暫緩公費接種流感疫苗,引爆民怨,行政院長蘇貞昌今(19)日還親上火線,為「疫苗之亂」公開致歉。事實上,感染流感病毒後繼引發的細菌性肺炎,才是引起重症或死亡的主要原因,醫師特別提醒,若要防止肺炎重症,不只流感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效果更好。
閱讀更多
2020-07-16
楊雅婷
肝炎是國人常見的健康殺手,肝癌甚至蟬聯癌症死亡前2名達40年!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全球有2.9億人,尚未意識到已感染病毒性肝炎。
閱讀更多
2020-07-15
楊雅婷
48歲張先生3年前,被診斷出右側頰黏膜有均質性厚白斑,而接受切除手術,也因此戒掉30年抽菸、飲酒及嚼檳榔等習慣。因工作忙碌,故手術後就沒再回診追蹤,加上覺得口腔都無不適感,也因戒除菸、酒及檳榔的習慣,就沒再多留心。
閱讀更多
2020-02-10
照護線上
疫情嚴峻,四周似乎危機四伏,即使我們身體裡有內建的防禦措施 – 免疫系統,但難保在這困難重重的時間點,病毒、細菌會不會乘虛而入,突破警戒線?
閱讀更多
2019-12-24
照護線上
心臟功能差,全身器官便無法獲得足夠的血液供應,而導致很多症狀,諸如走路會喘、躺平會喘、夜間頻尿、睡眠障礙等,會嚴重影響生活品質。亞東醫院心衰竭中心曾炳憲主任指出,除了規則服藥之外,日常生活還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有助患者狀況穩定,改善生活品質。
閱讀更多
2019-10-02
NOW健康
有「癌中之癌」稱號的「胰腺癌」初期症狀並不明顯,通常8成胰腺癌病患經確診後都已經是末期,罹癌後其中可手術治療的病患僅占2成。罹癌後即使手術成功,也有近8成胰腺癌病患癌細胞會再度復發或轉移。因此,若能進一步了解其癌細胞生成機制,不僅能發展更有效的標靶藥物,還能達到「預防勝於治療」之效。
閱讀更多
2/ 4
第 2頁,共 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