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7
林依榕整理
資深媒體人陳文茜,自2019年罹患肺腺癌後,身體健康狀況越來越不理想,血氧濃度曾一度不足85的她,11/16深夜再度發文坦言自己的腦下垂體功能已死、下肢末端血管會破裂,面對病況她仍保持樂觀認為「只要一口氣在、腦袋還清楚,就要告訴自己我可以,並且努力工作」!
閱讀更多
2022-11-16
許峰源
虎妞升上小學三年級後,可能因為長大了些、書多讀了點,時常跟媽媽頂嘴。媽媽被她氣得半死,我在旁邊沒講話。雖然我知道自己一定可以辯贏虎妞,但我沒這麼做。過了一段時間,我觀察到虎妞的情緒逐漸冷卻,就跟虎妞分享我小時候的一個故事。
閱讀更多
2022-11-16
劉馥寧(芬妮Fannie)
家事學問大,不光是能推諉究竟屬於誰的事,還是一種家庭權力鬥爭的工具。培養孩子做家事的習慣,要求多了會磨掉親子關係,要求少了長大後會磨掉婚姻關係,過猶不及的進退都難拿捏。
閱讀更多
2022-11-14
蔡碧月
如果可以提早退休,你想做什麼?63歲的Denny已經退休7年,從退休第一年起,就帶著當時高齡近90歲父母到處旅遊,決心趁他們還能夠活動時,當他們愛的志工,「在我設計的第三人生裡,追求的不只有個人圓夢,還包括親密的人,因為你所愛的人不圓滿,你也不會圓滿。」
閱讀更多
2022-11-01
淺田次郎
母親在故鄉盼著兒子歸來。室田精一回到故鄉的車站,狂風夾帶地面的積雪迎面吹來。 他只看到一團模糊的白色物體,從空蕩蕩的商店街逼近,根本來不及反應。 那一刻感覺好漫長。室田精一甚至覺得,所有致人於死的災厄也是這樣突然殺來,讓人措手不及。不管是意外事故,還是中風、心肌梗塞這類疾病,皆是如此。
閱讀更多
2022-10-31
郭美懿
7年前,作家張曼娟88歲的父親被發現罹患思覺失調症,母親也在1年半後被診斷為失智症,從此成為一個獨力照顧者。7年來歷經慌亂、挫折等心情跌宕,至今仍常質疑自己這樣做「夠嗎?對嗎?」她說,對照顧者而言,永遠不知道明天、甚至今天會發生什麼,只能學會活在當下,並把握日常的每一刻美好,提醒自己:「這樣就很好了!」
閱讀更多
2022-10-28
偉文隨筆
有一句流傳在開刀房的名言:「你只有三分鐘時間,所以要慢慢來!」靜下心才能改變對時間的感受,甚至真的會改變時間的流速。
閱讀更多
2022-10-21
偉文隨筆
我翻找出我的筆記本,念了叔本華這位哲學家所寫的一段話:「當你回顧一生時,它看似規劃好的劇情,當你身歷其境時,卻是一團糟,只是一個接一個而來的意外,事後你再回顧時,卻是完美的。」
閱讀更多
23/ 30
第 23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