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04
郭美懿
與邱樹嘉的約訪,是透過臉書Messenger聯繫。不同於許多荒蕪一片的老人帳號,87歲的他慣常在夜間上線,不時發表近況,勤於回覆臉友訊息,版上眾多踩著高蹺、變裝演出的逗趣照片,正是他為人熟知的「不老頑童」標誌。「現在科技很好,網路上有什麼訊息都看得到,最近還有人發訊問我,9月、10月解封後有沒有活動?」他樂呵呵地笑說。
閱讀更多
2021-09-30
大師兄
在我工作的火葬場,通常是在火化當天,家屬先把罐子送來放著,等到火化完成後,直接拿罐子來裝,所以這裡有個臨時放骨灰罐區。有些造型比較少見的罐子看起來特別顯眼,我們經過時總會多看幾眼。因此,老學長也有個癖好,喜歡拍一些比較奇怪的罐子。有一次,我裝到一個特別輕的骨灰罐。
閱讀更多
2021-09-29
游祥禾
小孩子不寫功課,誰會倒楣? 當然是小孩,可是父母親看不下去,教了、念了甚至毒打一頓,小孩子還是不寫,很多父母親乾脆幫孩子做完他們的作業。
閱讀更多
2021-09-27
彭蕙珍
「打疫苗時,護士看到我,驚訝地問:『你真的80歲了嗎?』」藝術家黃志超說起今年打新冠疫苗的小插曲時,忍不住向小他30歲的太太吳秋麗炫耀。1941年出生的他,面色紅潤、幾乎沒有白髮,從外表確實看不出已是八旬長者。過往,他和太太每年都會和友人赴中國旅遊2次,「疫情前我們才從內蒙古回來,他還在大草原飆騎摩托車。」吳秋麗說,先生就像個老頑童,兩人相處歡笑不斷。
閱讀更多
2021-09-24
聯合報 記者楊起鳳
編按:金鐘視帝龍劭華9/14驟逝,享壽68歲,週三(9/22)於台北第一殯儀舘舉行公祭,將長眠於三芝龍巖真龍殿生命紀念館。公祭時愛女陳璇代表家屬念出祭父文,透露龍劭華在下高雄前一天,突然和哥哥說,要他們好好照顧媽媽,甚至在過世前一天不舒服,竟說:「哥哥,那我就不回去囉」,而後竟就天人永隔,讓人不勝唏噓。陳璇祭文中也對父親說:「如果不回來的話,你就別掛心,好好走,慢慢走。我們都會照顧媽媽,我也有好好地被愛著。」
閱讀更多
2021-09-24
雷納‧齊特曼
1990年代中期,湯瑪斯‧史丹利與威廉‧丹寇(William D. Danko)合著的《下個富翁就是你》(The Millionaire Next Door)瞬間爆紅,最大的原因是它揭露的數字很驚人。
閱讀更多
2021-09-17
大師兄
在我工作的火葬場,通常是在火化當天,家屬先把罐子送來放著,等到火化完成後,直接拿罐子來裝,所以這裡有個臨時放骨灰罐區。
閱讀更多
2021-09-15
江季芸
編按:2015年,43歲的銘傳大學企管系助理教授江季芸,開始正視高齡化和少子化對社會各層面所造成的影響,以及對教育界未來無可避免的衝擊。於是她擬定了一個「離開校園10年計畫」,決定超前部署退休金,目標是「10年後離開校園,每年領到100萬元的股利,當作退休金」。投入股市的第一年,她買進穩定配息、配股的金融股,也是存股族的 最愛 。隔年,185張股票變200張,讓她覺得如果持續複利成長,就能順利實現目標。但沒想到,第3年股利政策改成配息、不配股,股利縮水,股價波動也讓資產起伏,原本的計畫趕不上變化,為了確保她的10年退休計畫能成功,她稍稍調整了作法,她把投資方法調整成「波段存股法」,也就是「雙管齊下」的策略:「波段價差」+「股利再投入」,5年的投資成效,300萬元變成1,300萬元,提早滾出千萬退休金,2020年,股利年領60萬元,朝向股利年領100萬元的目標邁進。
閱讀更多
16/ 30
第 16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