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0
林芷揚
20210104編按:台北市議員鍾沛君4日在臉書發文,說自己在年度健檢時,發現右肺有異常,因此接受醫師建議進行手術;而作家吳淡如在元旦也於臉書提到,過往一年都很健康,連一次感冒都沒有,但健檢報告出爐,卻被診斷出「疑似肺癌前期」,積極就醫追蹤後,醫師說她沒事。鍾沛君與吳淡如的共通點,都是家族有人因肺腺癌過世(鍾沛君是媽媽與阿姨,吳淡如是媽媽),究竟要怎麼做,才能早期發現棘手的肺腺癌呢?
閱讀更多
2019-11-20
韓星姬
年紀越大,越能強烈感受到時間、生命的有限,而這會變成你面對往後人生的一種強烈正面動力。對每個人來說,時間的餘額都只會不停減少,因此請放下不必要的煩惱,好好度過「現在,這個當下」吧。
閱讀更多
2019-11-17
小虎文
「我的童年是在鄉下度過的,那時候的醫療沒有很發達,可是大家都過得很快樂,那是很自然簡單的生活......」陳秀丹醫師,十多年來她站在最前線,為勢孤力單的 末期 病人爭「生死權」!能有這份打樁入心的決定,源自於她單純的快樂童年。
閱讀更多
2019-11-12
照護線上
食道癌好發於50-70歲的中老年人,男性比較容易得到食道癌,從2014年的癌症公報來看,食道癌發生率的排名於男性癌症為第6位,而在女性癌症則跑到了第26位;食道癌死亡率排名於男性癌症為第5位,女性癌症是排到第21位。男女差距挺大的。所以,各位男性,請注意了!食道癌是個你務必要認識的癌症。
閱讀更多
2019-11-11
林芷揚
64歲廖先生因痛風、高尿酸而長期服用止痛藥物,十多年前腎功能變差,開始定期服藥,但仍在2015年展開每周3次的洗腎生活。不忍先生長期洗腎的廖太太,與醫療團隊討論後,決定勇敢捐腎救夫!
閱讀更多
2019-11-10
林芷揚
吳媽媽日前參加花蓮慈濟醫院的器官捐贈感恩音樂會,回憶當年,女兒因為腦幹長了腫瘤,人生只有短短的16年,住院的最後期間,「女兒跟志工聊到生命的意義,最後告訴我,她想要做器官捐贈。其實我當下真的很捨不得,但這是我和女兒的人生約定!」
閱讀更多
2019-11-07
楊智鈞醫師
「救到底」與「好好走」之間,我們永遠都在嘗試著平衡、尊重生命、不輕言放棄,做出對生命最好的決定與努力。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引起更多人對於「急救」、「插管」、「放棄急救」等名詞的反思。
閱讀更多
2019-11-06
陳秀丹
臨床上我們也看到很多黑暗面,例如,健保規定病人使用呼吸器就可以長期住院,有惡劣的家屬會利用這項規定,明明病人已經可以不用呼吸器,必須出院了,卻強烈要求醫師不准拿掉呼吸器,有些醫生為了增加業績或其他考量,竟然也配合;因為病人在醫院,家屬每個月只需要付二、三萬元,比在家裡請看護照顧病人還便宜、還省事啊!
閱讀更多
2019-11-05
林芷揚
隨著年齡增加,有些民眾的認知功能也逐漸衰退,所謂認知功能包含:記憶力、注意力、語言能力、計算能力等。由於認知功能衰退,目前沒有藥物可以治療,因此,如何及早預防、降低罹病風險非常重要!
閱讀更多
23/ 30
第 23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