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灌食

顯示第 112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31

父親曾是台大教授,失智後拾荒…她照護10年用旅行「重開機」,體悟:照顧好自己,人生才能漂亮下台

tCol 2022-09-29

蔡碧月

父親曾是台大教授,失智後拾荒…她照護10年用旅行「重開機」,體悟:照顧好自己,人生才能漂亮下台

編按:精神科醫師吳佳璇歷經2008年母親罹患癌症,照護2年後離世;2015年父親被確診為失智症,自此又開始了她照護失智父親的過程。曾是台大教授的父親失智後行為逐漸脫序,身為醫師的她並不比一般病患家屬來得從容好過,也因如此,更能理解照護者與身邊「熟悉陌生人」的相處境遇。

閱讀更多

戰時險遭槍斃、中年遇火車事故…特工爺爺靠「這件事」享百歲長壽:「心態好,才能活得久!」

tCol 2022-09-05

郭美懿

戰時險遭槍斃、中年遇火車事故…特工爺爺靠「這件事」享百歲長壽:「心態好,才能活得久!」

百歲人瑞陳舍華的一天是這樣過的:清晨7點起床,量血壓、測血糖,準時吃早餐;女兒在客廳、臥房共擺了3張按摩椅,方便他隨時「馬」一下,按上1個多小時,睡個回籠覺,正午12點開飯。午覺後看報、聽政論節目,尤其不能錯過疫情分析,以及每日的氣象預報。午茶時段他最是精神,喝個咖啡、吃個點心,興起時便拄著柺杖,在百坪大的宅子裡走上20多圈。「行穩致遠,一定要動才有力!」陳舍華如是道。

閱讀更多

50後,學會從容告別!面對母逝、父失智,如風暴中摸黑前進…她預演老後:「錢到人不到」不值得羨慕

tCol 2022-04-19

嫺人的好日子

50後,學會從容告別!面對母逝、父失智,如風暴中摸黑前進…她預演老後:「錢到人不到」不值得羨慕

如果有人說到退休以後生活盡是美好,或是要一路玩到掛等等,我想那有一部分還要看有沒有像是長輩這樣的牽絆,親情無法像職場一樣離開了就可以拋掉。面對長輩的最後一哩路,我在50歲之前從沒有想過是如此的煎熬。

閱讀更多

沒食慾、體重不明減輕,檢查發現是第4期胃癌 醫師:有這些症狀、習慣的人要注意

tCol 2020-11-25

NOW健康

沒食慾、體重不明減輕,檢查發現是第4期胃癌 醫師:有這些症狀、習慣的人要注意

60歲的曾先生工作穩定、作息正常,平常沒有健檢習慣,也幾乎不看醫生。日前出現疲倦、無力、沒食慾的情況,原以為多休息就會好,但體重卻開始不明原因減輕,3個月的時間就下降約16公斤,後來更因持續嘔吐,甚至影響進食,才前往就診,檢查發現曾先生已是第4期胃癌,且腫瘤已侵犯至周邊臟器。

閱讀更多

放手,也需要勇氣!為我們所愛的人,做最好的選擇,即使這代表他們將要離開

tCol 2020-06-12

陳永儀

放手,也需要勇氣!為我們所愛的人,做最好的選擇,即使這代表他們將要離開

一位八十歲病患的主治醫師,要求我參加一個「家庭會議」。這是主治醫師和病人家屬會面的場合,為了彼此要在某個特定的醫療問題上達到共識或做出決定。

閱讀更多

照顧癌弟又顧媽媽,積勞成重病 她離世前與另一半成婚,終於活出真正的自己

tCol 2020-04-16

葉惠君 護理師

照顧癌弟又顧媽媽,積勞成重病 她離世前與另一半成婚,終於活出真正的自己

這是我與他們的故事, 因為他們, 我體會到世事無常……。那是在一個飄著細雨又悶熱的五月天,我結束上午的居家訪視,匆匆回到安寧病房,與阿中和三姊一同討論出院計畫。

閱讀更多

她原本術後恢復差、準備寫死亡診斷…幾天後竟奇蹟重生!醫師:給病人機會,並且永遠做最後放棄的人

tCol 2020-01-15

楊智鈞醫師

她原本術後恢復差、準備寫死亡診斷…幾天後竟奇蹟重生!醫師:給病人機會,並且永遠做最後放棄的人

「楊醫師,金雀阿嬤今天要轉普通病房了!」看到 LINE 簡訊傳來的時候,我簡直不敢相信。

閱讀更多

曾年少輕狂,67歲罹食道癌後...竟被姊姊放棄不顧!他獨自善終往生:我連累了姊姊,很對不起她……

tCol 2019-12-16

郭哲延

曾年少輕狂,67歲罹食道癌後...竟被姊姊放棄不顧!他獨自善終往生:我連累了姊姊,很對不起她……

認識草伯,是因為護理師擔心低收入戶的他,經濟上難以負擔醫療費用,於是就和我聯繫了。

閱讀更多

臨終要不要急救、放鼻胃管?預立醫療決定,善終自己決定

tCol 2019-10-12

林芷揚

臨終要不要急救、放鼻胃管?預立醫療決定,善終自己決定

93歲王爺爺罹患失智症10多年,已完全喪失自理能力,終日臥床,不太認得人,對話混亂,生活起居皆需外籍看護24小時照顧。

閱讀更多

人遲早會死,那麼努力運動幹嘛?2例子告訴我們:糟蹋自己健康,永遠是家人承擔惡果

tCol 2019-07-04

史考特的一分鐘健身教室

人遲早會死,那麼努力運動幹嘛?2例子告訴我們:糟蹋自己健康,永遠是家人承擔惡果

如果史考特問100個人:「你想活多久?」,我可能會得到100種不同答案。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