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6
洪培芸
面對父母也是一樣。照顧父母的需求確實辛苦及痛苦,卻也讓我們終於看見了父母親會老,而不是活在永恆的中年時空裡:那是父母留在我們心中的樣子。
閱讀更多
2020-04-15
林芷揚
全球人口老化是趨勢,失智人口也隨著增加。台灣失智人數目前約27萬,但國內失智症診斷率僅三成,民眾清楚認識失智症的比率只有3%。多數人都擔心失智症找上門,卻對於失智的種類、症狀、預防方法一頭霧水。營養師提醒,透過日常正確飲食和生活習慣調整,就有助降低失智症的風險。
閱讀更多
2020-03-17
呂揚
退休教師呂漢松曾在桃園社區大學當老師,帶領學員上山下海、知性旅遊。儘管,當時的社大課程只辦了一年就結束,但學員們在那一年間早已愛上跟著他四處探古尋幽,說什麼都不願意解散,這一跟就是14年!呂漢松擅長挖掘台灣的美麗祕境、開發私房行程,學員們跟著他組成「祕境之旅探險隊」玩遍寶島。許多人從一開始 爬山 氣喘吁吁,到現在一馬當先,體力比退休之前還要好!
閱讀更多
2020-02-26
粉圓妹
外甥女快要成為社會新鮮人,與我討論未來工作選擇的問題,不管是考公職、考私銀都可以去嘗試,不過也要很清楚,過去的金飯碗、銀飯碗,未來都已不再美好,所以,不管正職工作如何,擁有第二能力,才能多一份保障。
閱讀更多
2020-02-21
呂揚
67歲的林宗聖是個不折不扣登山迷,他寫過暢銷登山書、兩次獲得金鼎獎,更創立在台灣相當有名氣的登山社團「台灣登山研究所」以及「四季溯溪俱樂部」,現在則是社大老師,開設退休旅遊課程。登山資歷50年,台灣登不夠,還與助理兩人在日本自駕遊、四處登山,強調一定要「玩到不能動為止!」
閱讀更多
2020-02-12
邱銘章, 湯麗玉
在預防失智症的研究中,多數以阿茲海默症為主,民眾應積極在生活中增加大腦保護因子(趨吉),同時減少危險因子(避凶),以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甚至預防失智症的發生。
閱讀更多
2020-01-25
呂揚
年紀愈大,愈要到處走走!林宗聖以身作則,不但帶領學生認識台灣之美,還要愈玩愈健康,愈健康愈要玩!
閱讀更多
2020-01-25
郭美懿
「當志工,是退休最好的一條路,自己可以成長,也可以幫助別人!」戰後嬰兒潮世代的李順良與周絹夫婦,投身志工多年,最初只是被朋友拉去幫忙,卻因此拓展人際,更藉此進入書畫的世界,作品除多次在台展出,也曾先後登上日本大阪、東京美術館。他們退休後將旅行、作畫、寫詩、當志工融於生活中,開啟精彩豐富的第二人生。
閱讀更多
2020-01-17
林芷揚
60歲的林先生因為有心灼熱感前往醫院就診,胃鏡檢查發現,患有輕微的胃食道逆流,服藥後本來感覺症狀好轉許多,但在健保給付期限4個月到期後停止用藥,回診立刻就抱怨:「怎麼症狀又變嚴重了?是不是藥沒效!」
閱讀更多
2020-01-16
小虎文
吳明珠提到,自己更年期最明顯的症狀就是睡不好,隔天又要緊盯著電腦,疲憊無法消除的情形下,狀況會越來越差;此時她就秀出自己的一身好本事,向來幫大眾治病的她,也為自己診療開藥方,再加上維持體重、規律運動和泡澡養生,她安心快樂地度過更年期!
閱讀更多
15/ 24
第 15頁,共 2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