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31
郭美懿
台灣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除了透過長照政策讓老有所照護外,我們也需有預防照顧政策相輔,延緩進入長照階段,減緩照顧壓力、化解社會孤獨感並開創新世代老人價值。長期投入銀髮領域的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自2020年開始推動與輔導各地形成「共生社區」,藉由跨年齡、族群的自助、互助、共助和人情味,讓社區裡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並能貢獻所長,來因應高齡少子化、照顧人力減少和老人獨戶數逐漸攀升等等超高齡社會挑戰。
閱讀更多
2024-01-28
吳淡如
不是一棵不能動的樹,必須一直站在那裡被園丁修剪成奇形怪狀。過去不能重來,你只能、也只好告訴自己:不被期待,更能做自己。
閱讀更多
2024-01-26
松浦彌太郎
任誰都喜歡坦率的人,想和坦率的人當朋友,一起學習成長。縱使接受別人出於好意的建議,也不要抹滅自我的想法。和他人保持友善的距離,守住自己的立場很重要。
閱讀更多
2024-01-19
大愚元勝
「中傷、誹謗、痛苦,很快就會過去。」對於說壞話的人來說,有這麼做的原因。或許是出於嫉妒、身體不適、發洩積怨等單方面的個人問題,又或者是當成愚昧又愛八卦的人們茶餘飯後的話題。
閱讀更多
2024-01-17
彭蕙珍
謝易樵(Stanley Hsieh)國2 獨自 赴紐西蘭念書,在華人不多的學校被同儕霸凌,得到厭食症,短短1年從70公斤瘦到只剩45公斤。大學時他決定攻讀心理學系,深入探究那段時間的自己,到底經歷了什麼。其後,父親經商失敗,他想幫忙家計,一邊在紐西蘭當公務員,一邊學習投資。26歲回到曾經讓他傷痕累累的小鎮,用信用卡買下一間房出租,「回去是因為我想要報復,我想當地主,如果可以的話想買下小鎮。」婚後和老婆前往澳洲定居,進入一家私人投資銀行工作,現已是澳洲上市企業。2017年他成立一檔房產信貸基金,從2千萬澳幣(約4億多台幣)經營到16億澳幣(約334億台幣)。他用實力實現王子復仇,更證明自己不會被過往的挫折擊敗,越戰越勇。
閱讀更多
2024-01-17
詹慶齡
幾位同輩友人,近年生活出現了類似的變化,例如:行程表不約而同多了個固定造訪的場所-安養中心。
閱讀更多
2024-01-08
林暐鈞
「登山健行,是許多50後熟齡族群退休前未完成的夢想。」趣健行旅行社總經理楊晴媚說,跳脫了年輕時婚姻、子女、工作等各種羈絆,許多人在進入熟齡後終於能為自己好好活,踏出腳步,為夢而行。看好熟齡行旅的市場需求,專辦海外登山健行的楊晴媚,與長期著墨地方品牌行銷的生生品創創辦人王仁宏深度合作,規劃熟齡行旅,從台灣的古道、小山,到國外的世界遺產朝聖之路,幫助每個熟齡者實現壯遊的夢想。
閱讀更多
2023-12-21
郭美懿
「有位名醫說,人生是來出差、學習、考察、旅遊兼玩耍,而旅行正是實踐這個理念的最好方法!」憑此理念,78歲的林琼姿在5年前展開一個人的郵輪旅行,以108天環遊北半球一圈。她認為保有好奇心和求知慾是年輕的秘方,因此趁體力、時力、財力「三力」俱全時,拋夫單槍匹馬出發。在此期間,她穿越2大運河、越過3大洋、登上紐約帝國大廈、解鎖冰島極光,用近2000張照片寫下熟齡壯遊的人生成就。
閱讀更多
2023-12-20
南宮仁
那是我在神經外科實習的時候,我考取醫師執照後,剛開始在醫院上班。當時的我還有幾個夢想和希望,那是每個初次當上醫生的人都會經歷的。像是在小事上也要盡力守護患者生命的決心,上級吩咐的事情都要做到最好的架勢,還有在未來的日子裡成為人性化地迎接所有患者的真醫生的決心。
閱讀更多
2023-12-19
南宮仁
紛亂的週末白天,一個患者緩慢地穿過急診室的中央,找到一個安靜的角落坐了下來。那是一個衰老的老奶奶,像是與疾病抗爭了很久,她的臉頰消瘦,但全身都是腫脹的,意識也看起來不太清楚。稍微晃動老奶奶的身體,她也沒有任何反應。透過全身的狀態可以推測是長期的腦部病變所致。老奶奶身邊只見一個瘦小的老爺爺,兩人看起來像是在相近的時間裡一起老去。我開口向滿臉皺紋的老爺爺詢問。
閱讀更多
8/ 30
第 8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