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生命意義

顯示第 213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43

他抗癌2年最終進入幽谷,緩和醫療一路陪行 「共享最後珍貴天倫時光,人生才無憾」

tCol 2021-04-20

張志偉醫師、莊永毓醫師

他抗癌2年最終進入幽谷,緩和醫療一路陪行 「共享最後珍貴天倫時光,人生才無憾」

方先生在2年前診斷出肺癌,到了和信醫院治療後情況穩定下來。可是半年前開始經常出現腰酸背痛,喘咳症狀加劇,檢查後發現,另一側的肺部有轉移的腫瘤,脊椎骨也有多處轉移。醫師趕緊給予新的藥物治療,可是這次腫瘤似乎特別頑固,對新藥反應不佳。隨著病情惡化,不僅喘咳的症狀加劇,疼痛也變得更厲害。3個月前因喘得厲害再度住院,發現腫瘤不僅未縮小,又有新腫瘤,而且骨轉移的情形也更嚴重了,因此不得不召開家庭會議,說明病情與討論未來治療計畫。

閱讀更多

50後,不是老來憂鬱而是大自在!無需勉強、活得愈來愈像自己,找回人生自由與樂趣

tCol 2021-01-22

偉文隨筆

50後,不是老來憂鬱而是大自在!無需勉強、活得愈來愈像自己,找回人生自由與樂趣

在文學作品中常將人的一生比喻為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不同的時節,西蒙波娃認為這是很老套的描述,因為自古以來,在繪畫或各種作品中,都一再重複著這個老調。

閱讀更多

與父母堆疊美好回憶、華麗老去!因為陪伴,學會更正面應對自己的老後

tCol 2020-12-16

林靜芸醫師

與父母堆疊美好回憶、華麗老去!因為陪伴,學會更正面應對自己的老後

58歲的蔡先生是彰化人,初中畢業北上念書,學成之後留在台北工作,過年過節才會返鄉省親,蔡爸爸最近以87歲的高齡往生。蔡先生返鄉奔喪,回憶這些年來,自己與父親講話,只有「吃飽了嗎?」「你好嗎?」這兩句,一年直接對話不超過十句。父親一生打拚,老年孤獨寂寞,蔡先生省思才發現,自己與兒子正在複製同樣的人生,瞬間不懂該如何面對這樣無言的晚年。

閱讀更多

一個人的老後,也能樂觀、優雅又充實!享受孤獨的9件事,讓第二人生浪漫有情趣

tCol 2020-08-19

邱天助

一個人的老後,也能樂觀、優雅又充實!享受孤獨的9件事,讓第二人生浪漫有情趣

1918年出生的日本女性吉澤久子,在六十五歲時,當丈夫過世後想到往後將孤零零的一個人生活,真的會寂寞又難過。但既然日子會繼續過下去,就必須想辦法讓生活過得充實一點,還是要一直回憶過去而唉聲嘆氣之間做個選擇,才能去面對未來。

閱讀更多

50歲後,尋找生命意義與價值!李偉文:退而不休,是長壽社會活出美好人生的禮物

tCol 2020-05-14

李偉文

50歲後,尋找 生命意義 與價值!李偉文:退而不休,是長壽社會活出美好人生的禮物

前陣子參加一個座談會,在後台遇見主持人楊照。大作家劈頭就消遣我:「你很矛盾耶!出了本關於退休的書,但我看你現在的生活比誰都忙,怎麼能算退休呢?」

閱讀更多

無論是誰,最後都是一個人!李偉文:獨自吃飯、看電影,是生命中最棒的時光

tCol 2020-05-07

李偉文

無論是誰,最後都是一個人!李偉文:獨自吃飯、看電影,是生命中最棒的時光

隨手翻閱一本過期雜誌,看到一位著名社會評論家在文章中說「台灣的離婚率是世界第二高」,嚇了一跳。感覺周遭雖然有離婚的朋友,但好像不太多,不知道該統計是哪一年的或以哪個年齡層為對象。

閱讀更多

如果生命只剩三十天,你會如何度過?每天都當做最後一天,「把握當下」就是幸福

tCol 2019-12-31

邁克‧赫布

如果生命只剩三十天,你會如何度過?每天都當做最後一天,「把握當下」就是幸福

如果你只剩下三十天可活,你會如何度過? 你的最後一天會是什麼樣子? 誰會在你身邊?在這幾個問題所喚起的諸多事情中,或許最重要的感傷的情緒是「你只會死一次」。

閱讀更多

「想死死不了,想活活不了」只剩3個月最後活2年…傅達仁兒推安樂善終:他不想坐「慢車」

tCol 2019-12-15

林芷揚

「想死死不了,想活活不了」只剩3個月最後活2年…傅達仁兒推安樂善終:他不想坐「慢車」

體育主播傅達仁因飽受胰臟癌折磨之苦,去年六月在瑞士的機構「尊嚴」(DIGNITAS)進行安樂善終。傅達仁過世後,兒子傅俊豪現擔任中華安樂善終立法促進會理事長,積極為國內善終權益奔走,14日受邀於燃點公民平台年會分享陪伴父親的心路歷程,並提到希望在現有的《病主法》增修條文,有條件允許末期病人執行安樂善終,無痛、安詳離世。

閱讀更多

年輕想當老師遭父母反對!他病逝如願當上「大體老師」,全家人含淚支持...「在這裡,我們生死兩相安」

tCol 2019-09-23

林芷揚

年輕想當老師遭父母反對!他病逝如願當上「大體老師」,全家人含淚支持...「在這裡,我們生死兩相安」

不少民眾對安寧病房的刻板印象是「等死的地方」,事實上安寧緩和醫療是幫助病人獲得身心靈的平靜,不但身體上的痛苦得到控制,心靈也會安詳寧靜,反而能思考 生命意義 ,在最後與親友道謝、道愛、道歉、道別,不留遺憾!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