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甲狀腺機能亢進

顯示第 112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37

甲狀腺機能亢進或低下,怎麼睡都睡不飽!消除「慢性疲勞」,做這3個動作很有用

tCol 2021-12-16

白雁時尚氣功 / 白雁老師

甲狀腺機能亢進 或低下,怎麼睡都睡不飽!消除「慢性疲勞」,做這3個動作很有用

患有甲狀腺亢進的李小姐,時常心悸得厲害,晚上睡不著,還會頻尿,也因為睡眠間斷,造成晚起的作息,但即使睡再晚,她都覺得睡不飽,精神還是一樣糟,白天總是很疲倦。

閱讀更多

不要告別式靈堂,只要一束梔子花!54歲詹雅雯力抗帕金森氏症:只盼有機會活比父母久

tCol 2021-11-04

聯合報 記者李姿瑩

不要告別式靈堂,只要一束梔子花!54歲詹雅雯力抗帕金森氏症:只盼有機會活比父母久

54歲台語金曲歌后詹雅雯,正在努力對抗「帕金森氏症」,她上公視「36題愛上你」聊到自己確診後的心情,也鼓勵病友們「你們一定要接受,而你會活得更好」。

閱讀更多

心悸手抖、疲倦無力感,甲狀腺功能亢進?中醫藥治療嘛A通,大幅減少西藥副作用

tCol 2021-04-29

李易紓

心悸手抖、疲倦無力感,甲狀腺功能亢進?中醫藥治療嘛A通,大幅減少西藥副作用

甲狀腺功能亢進原因很多,例如甲狀腺毒性結節、腦下垂體腺瘤、妊娠絨毛膜癌等,而最常見原因為瀰漫性甲狀腺毒症,也就是葛瑞夫氏病,屬於自體免疫失調病症,女性病例往往是男性4至5倍。

閱讀更多

45歲後,預防骨質疏鬆症!7大危險因子、3飲食生活關鍵,讓骨骼肌肉輕鬆應付老後

tCol 2021-03-04

李易紓

45歲後,預防骨質疏鬆症!7大危險因子、3飲食生活關鍵,讓骨骼肌肉輕鬆應付老後

女性在45歲開始面臨更年期來臨,停經後因為荷爾蒙減少,骨質流失速度會加快,如果流失過多,使得原本緻密的骨骼形成許多孔隙,呈現中空疏鬆現象,骨骼變脆、變弱,就是所謂的「骨質疏鬆症」。

閱讀更多

甲狀腺結節5%是惡性!超過0.5公分穿刺確認是否甲狀腺癌,醫:穿刺前6種保健品別吃

tCol 2021-01-20

楊雅馨

甲狀腺結節5%是惡性!超過0.5公分穿刺確認是否甲狀腺癌,醫:穿刺前6種保健品別吃

甲狀腺結節聽起來很嚇人,其實是內分泌門診常見的疾病。絕大多數的甲狀腺結節都是良性的,極少比率為癌症,但仍應定期追蹤。

閱讀更多

不自主抖動、手抖不是太疲勞,可能是帕金森氏症!醫:50歲後好發,早治療控制佳

tCol 2020-12-25

李易紓

不自主抖動、手抖不是太疲勞,可能是帕金森氏症!醫:50歲後好發,早治療控制佳

20210318編按:54歲金曲台語歌后詹雅雯,驚傳罹患帕金森氏症,左腦已經中度萎縮。她曾經在2018年疑因罕見疾病、喉嚨長瘤,無法自己分泌口水,近2個月食慾很差甚至體重掉了8公斤,赴醫院檢查後才發現是罹患帕金森氏症。詹雅雯在自己臉書上發出自己的醫院手環照片,並寫下「人生每個病痛都是有原因的,在提醒自己要愛自己的身體,應該把速度慢下來了。現在最重要的課題是學習聽醫師的話、學習不要恐懼和新的生活方式並珍惜現在擁有的。」

閱讀更多

心房顫動易罹腦中風!年紀愈大,出現常見5症狀要留意

tCol 2020-10-30

照護線上

心房顫動易罹腦中風!年紀愈大,出現常見5症狀要留意

「醫師,有時候我會突然覺得心悸,頭昏眼花,整個人很虛弱。」老先生撫著胸口抱怨道。聽到這樣的症狀,醫師一定會將「心房顫動」列入鑑別診斷,因為,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整。65歲以上,約4%的人有心房顫動;80歲以上,約10%的人有心房顫動。

閱讀更多

更年期骨質流失更快,40歲起防骨鬆!白雁:練氣功強化骨骼、改善體虛

tCol 2020-06-10

白雁時尚氣功 / 白雁老師

更年期骨質流失更快,40歲起防骨鬆!白雁:練氣功強化骨骼、改善體虛

人越老,骨越鬆,人體骨質在20~30歲達到最高峰。女性35歲,男性40歲之後,骨質流失的速度開始大於生成的速度;女性更年期過後,骨質流失更快。

閱讀更多

焦慮、心悸、脾氣差,卻不是更年期?可能是「甲狀腺亢進」,8大症狀看這裡

tCol 2020-05-06

林芷揚

焦慮、心悸、脾氣差,卻不是更年期?可能是「甲狀腺亢進」,8大症狀看這裡

40歲L小姐因長期拉肚子而就醫,醫師曾安排大腸鏡檢查,結果無異常,因此以口服藥物治療,但症狀並沒有明顯改善。之後,L小姐求助於家醫科醫師,表示她還有容易掉頭髮、失眠等症狀,經醫師安排抽血檢查後發現,原來是罹患甲狀腺亢進。

閱讀更多

甲狀腺亢進怎麼吃?營養師5招正確飲食,減緩手抖心悸症狀

tCol 2020-02-22

林芷揚

甲狀腺亢進怎麼吃?營養師5招正確飲食,減緩手抖心悸症狀

甲狀腺亢進是常見的內分泌疾病,可能會出現脖子腫大、心悸、體重減輕、手抖、眼球突出等症狀,因為初期症狀不明顯,容易被忽略不自覺,或是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