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12
陳淑芳, 王昀燕
走出戲棚,不工作的時候,陳淑芳喜歡待在台北市區的租屋處。巨蟹座的她,戲稱自己是「在家座」:「我很宅,只要進家門,就不會再出去。」
閱讀更多
2023-07-06
王聖華/任林教育基金會諮商中心副所長
婆媳關係是一個家庭中最特殊,又牽扯涉廣的關係狀態,我們鮮少接收到比較正向的婆媳關係,通常聽到的是媳婦需要咬牙忍耐、披荊斬棘、調整自己才能在嫁入的婆家裡生存下去。當媳婦經歷諸多苦難,終於「熬」成婆時,那些內在酸甜苦辣、心裡的傷好像就突然可以有一個出口了!
閱讀更多
2023-06-29
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黃俊升、黃亞琪主筆
編按:據國健署109年癌症登記資料及衛生福利部111年死因統計顯示,乳癌是我國女性癌症發生率第1位及死亡率第3位,每年新增約1.5萬名病人,平均每36分鐘就有1名女性被確診乳癌。包含歌手朱俐靜、前民視主播張瑞玲、星座專家薇薇安,都因乳癌而離世。儘管乳癌致命,但仍有機會爭取更高的治癒機率,若透過正規治療,乳癌5年整體存活率可高達85%,其中0~1期個案高達95%以上,第2~4期也分別可達89%、70%與21%。國健署提醒,45至69歲以及40至44歲二等血親內曾罹患乳癌的婦女,每2年1次乳房攝影檢查,可降低41%乳癌死亡率。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乳癌有年輕化趨勢,許多病例還不到40歲就得到乳癌,如以《犀利人妻》奪下金鐘獎最佳女配角的37歲女星朱芯儀,也在去年3月宣布罹患乳癌2至3期,歷經一整年的化療、乳房切除及重建手術,宣告戰勝病魔。朱芯儀說,她在2021年11月發現兩邊胸部大小不一,洗澡時自我檢查又摸到「一顆東西」,因此趕緊安排檢查,確認罹患乳癌第二至三期,且已經擴散淋巴。她勇敢抗癌,除了完成化療,也進行乳房切除手術。朱芯儀曾在臉書上寫下長文,提到自己開刀後煎熬一整個月沒有辦法睡好覺,不能翻身、不能側躺,「但經歷了多麼艱辛的一役,我的命救回來了!」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黃俊升醫師提醒,乳癌為台灣十大癌症死因的第4位,但早期發現多半預後良好,大部分開完刀,做完化學治療,吃抗荷爾蒙藥物5年,就可結束療程。(原文刊載於2022/3/9,更新時間為2023/6/29)
閱讀更多
2023-06-28
盧亞屏
過去我們被教育要有謙遜美德,即使別人稱讚自己子女,通常要立刻否認並補充連說「不成材」或是「還不成氣候」等等,才不會被視為不禮貌。除此之外,向他人讚美自己的子女,在今日仍是不合禮節嗎?還是有什麼 界線 或潛規則需要注意?否則一不小心出界,「真心讚美」隨即翻車成為「有意的炫耀」?
閱讀更多
2023-06-18
郭葉珍
編按:被譽為最暖心的國民媽媽郭葉珍,育有一雙兒女,當被憂鬱困擾的女兒想自殺,郭葉珍沒有急著責怪:「妳怎麼可以想要自殺!」當兒子決定休學往興趣發展,郭葉珍沒有強力施壓:「至少把大學念完!」郭葉珍:「如同其他親職教育專家,我們家的教養方式幾乎可印證所有理論。然而,到了後青春期,所碰到的種種考驗,書上卻都沒教過......」面對已是半熟大人的孩子,國民媽媽是如何與其相處、對話呢?
閱讀更多
2023-06-07
王聖華/任林教育基金會諮商中心副所長
在華人家庭互動中,婆媳相處永遠是亙古難解的習題,我們總認為傳統婆媳應該是和睦相處、相敬如賓,最好能像母女一樣有愛、有連結,但婆媳關係真的就應該如此嗎?
閱讀更多
2023-06-02
高瑞希(奶媽Naima)
當一個人用「無條件包容」取代「耐性溝通」時,我建議你審慎思考,這段愛情到底健不健康?以及你真的想要一個人總是這樣處處讓著你,讓到他完全沒有 界線 ?
閱讀更多
2023-05-25
賴俊佑
「我去看了好幾間泌尿科診所,他們都不太理我。有的說我想太多,連藥都沒開就幫我退掛了……」
閱讀更多
2023-05-12
尚瑞君
在心情很急躁的當下,我們往往會讓防衛變成攻擊。有時候話到嘴邊,要先忍一忍,因為說出去的話是潑出去的水,覆水難收。
閱讀更多
2023-05-02
李松蔚
我們努力從別人的眼睛裡照見自己。「一切煩惱都源於人際關係」,這是阿德勒的論斷。做好自己已經很難了,更何況還有別人七嘴八舌,若要顧及自己有沒有滿足其他人的期待,就更難。假如世上只需獨善其身,有些困擾就無所謂,按自己舒適的方式生活也未嘗不可。
閱讀更多
5/ 22
第 5頁,共 2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