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8
謝政言醫師
缺牙的原因有許多種,包括外傷、咬到硬物使牙齒斷裂,或口腔清潔習慣不佳,產生嚴重齲齒(蛀牙)、重度牙周病;而中老年人因機能退化、慢性疾病等,也可能使牙齒掉落。許多患者認為缺牙不補,只要習慣就好了,但長期缺牙不但會使齒槽骨嚴重流失,造成臉部外觀凹陷,且會使飲食受限,使營養攝取不均衡,造成全身性的健康問題。
閱讀更多
2022-04-08
照護線上
50多歲的張女士是一位音樂老師,在年輕的時候接受過近視雷射手術,視力可以達到1.0,但是年紀增加之後,老花眼的狀況越來越明顯。看遠處很清楚,但在幫學生上課時便需要戴上老花眼鏡,外表還保持得很年輕的她非常無法接受學員們的竊竊私語「原來老師已經老花了」。
閱讀更多
2022-03-08
NOW健康
1名32歲女性生完第1胎後,就有輕微漏尿,平日忙於照顧寶寶,常常睡眠不足,孰料1年後咳嗽、大笑、跑跳時會不由自主漏尿,加上頻尿等因素,每次帶寶寶出門前都不敢喝水,導致一直發生尿道膀胱及陰道炎,持續治療3個月仍未復原,最後透過陰道雷射和電刺激治療,同步配合凱格爾運動復健3個月,漏尿情況逐漸改善,加上適當補充水分,尿道膀胱炎也不再反覆發生。
閱讀更多
2022-03-07
郭美懿
每逢季節交替,許多人眼睛癢種、 異物 多,總會歸因於過敏或空污,但其實有可能是睫毛根部有蟎蟲寄生,造成眼瞼發炎及角質化。若未及時治療,可能引起毛囊腫大發炎,要是侵犯到分泌油脂的麥粒線體,造成阻塞、萎縮,則可能變成永久性乾眼症。
閱讀更多
2021-11-25
NOW健康
依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和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資料,民國107年有2,778人罹患食道癌及民國109年有1,954人死於食道癌。其中罹癌者9成以上為男性,好發於50至70歲,為男性中癌症標準化發生率第6位、癌症死因排名第5位。
閱讀更多
2021-10-14
NOW健康
疫情期間幾乎口罩不離身,台北馬偕紀念醫院眼科主任鄭惠川表示,長時間佩戴口罩,如方式不對,口罩無法貼合鼻樑,呼吸氣流會向上流動通過眼球表面,增加淚液的蒸發,無形中增加了乾眼症風險。最近幾個月眼科門診發現,乾眼症患者明顯增加,提醒民眾「口罩可不能隨便戴」。
閱讀更多
2021-10-01
NOW健康
痔瘡是十分常見的疾病之一,「10人9痔」之說其實並不誇張,根據統計罹患痔瘡機率接近9成。痔瘡症狀千變萬化,較輕微的症狀像是解便時出血、肛門搔癢及 異物 感,較嚴重時,會讓人疼痛難耐、坐立不安,甚至影響日常工作與作息。
閱讀更多
2021-09-16
李易紓
46歲藝人徐若瑄今年6月時曾在臉書寫到,自己深受「火燒心」胃食道逆流所苦,乾咳1個多月,甚至害怕沒辦法再唱歌!幸好在用藥後、搭配不碰咖啡、酒、油炸品、巧克力、甜食、茶,讓她終於舒服多了。不少人有胃食道逆流的問題,起初常常是乾咳,後來越咳越嚴重,尤其又在敏感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讓自己和身邊的人都產生莫大壓力。
閱讀更多
2021-09-08
白雁時尚氣功 / 白雁老師
夏秋交替、秋燥發威,這時容易會有皮膚乾、口乾舌燥、鼻子乾、眼睛乾、乾咳、大便乾結等問題。氣學管理專家白雁老師指出,秋燥引起的一系列症狀,其實跟內分泌失調有關。燥邪不僅帶來空氣濕度下降,人體荷爾蒙也會受影響分泌降低,使得人體內在氣血循環出現障礙,像是脾胃失調,肝經瘀堵、代謝失常,進而引發全身性的乾燥症狀。
閱讀更多
2021-08-17
謝政言醫師
「醫師,我這口牙,東缺一角西缺一顆的,說話、吃東西都不是很方便,笑起來也不好看,家人、朋友都鼓勵我好好治療牙齒,你建議哪一種方法?」
閱讀更多
5/ 13
第 5頁,共 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