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3
蔡佳伶整理
中央氣象署在臉書粉專發文表示,冷空氣的乾濕差異,會影響人體實際感受到的「寒意」。尤其最近迎來2025年第1波春雨,體感氣溫驟減, 疾管署 統計,類流感門診、急診就診人數逾18萬人次,不少人感冒或罹患流感,症狀嚴重,發燒、咳嗽、全身痠痛。
閱讀更多
2025-02-03
郭美懿
以《流星花園》紅遍亞洲的女星大S徐熙媛,昨深夜網路突傳出死訊,經一夜瘋傳揣測,家屬在今(2/3)日證實,大S是在日本旅遊期間染上流感併發肺炎逝世,享年48歲。先前日本流感大爆發,最高峰時1週因流感就醫人次達258萬, 疾管署 副署長羅一鈞在1月初的記者會就示警,「很多診所看到從日本剛玩回來,一驗就是A型流感!」事實上,整個東亞流行的A型流感H1N1型殺傷力很強,包括日本、中國、台灣呼吸道疫情排名第1位都是流感。雖然許多人把流感當成一般感冒看待,但其實高危族群感染流感病毒後可能引起細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腦炎或腦病變、神經症狀、心肌炎或心包膜炎及繼發性感染等嚴重併發症,死亡率更高達2成,千萬不能輕忽。
閱讀更多
2025-01-09
郭美懿整理
本土麻疹疫情升溫!據 疾管署 統計,國內已累計16例確診個案,目前掌握接觸者已達3123人,其中1609人監測期滿,創下5年來匡列人數最高紀錄。奇美醫學中心加護醫學部主治醫師陳志金也在臉書提醒,麻疹傳染力極高,是新冠的6倍,病人方圓2公尺內皆是飛沫傳染範圍,加上病毒可在空氣中停留2小時,只要「走過」,就可能被感染!
閱讀更多
2024-11-06
郭美懿
儘管新冠肺炎疫情趨緩,但據 疾管署 統計,全台65歲以上國人每週仍有逾500人死於肺炎及流感,而隨著秋冬到來,包括流感、新冠肺炎、肺炎鏈球菌、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都將進入大流行期,民眾更不可掉以輕心。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呼籲,民眾應加速接種疫苗,特別是熟齡與罹患三高、慢性病的高風險族群。另外,新冠疫情加重「超級細菌」增長,民眾除了接種疫苗,減少感染機會之外,也應該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因不當使用而助長抗藥性細菌的增長,陷入「無藥可醫」的困境。
閱讀更多
2024-10-23
郭美懿
今夏凱米、山陀兒颱風連續重創南台灣,不僅造成淹水災情,更出現類鼻疽病例,累計今年以來已有98例本土病例,其中18例死亡,為2001年以來同期最高。 疾管署 指出,颱風過後為類鼻疽疫情高峰,1個月內仍有機會出現個案;而胸腔科醫師蘇一峰也提醒,類鼻疽是淹水造成的疾病,曾接觸或吸入污水、淤泥者特別危險,要留意是否出現發燒、胸痛、咳嗽等症狀。
閱讀更多
2024-08-27
蔡曉萱整理
據衛福部 疾管署 統計 ,2024年第1週至第32週累計之類流感門急診人次,為去年同期的1.7倍,面對流感全年化的威脅,最重要是「預防勝於治療」。尤其不少65歲以上熟齡族自認身體勇健,不需施打流感疫苗,卻忽略免疫老化導致抵抗力下降的狀況。醫師提醒,大眾應改變「流感冬天才會有」、「流感疫苗打完就立刻見效」、以及「流感疫苗保護時效都一樣」3大NG觀念,透過「提前施打」避免成為家人負擔。
閱讀更多
2024-07-03
林暐鈞
新冠肺炎疫情升溫,國人應注重身體健康,遠離病毒侵擾!據疾病管制署(下稱 疾管署 )於2日表示,上週(6/25-7/1)新增932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較前一週(6/18-6/24)新增815例上升,累積併發症中65歲以上長者占79%;另上週新增64例死亡病例,較前一週新增40例上升,累積死亡個案中65歲以上長者占90%。年紀大者死亡風險較高,宜多加防範注意,積極接種新冠疫苗。
閱讀更多
2024-06-14
郭美懿整理
近來確診人數暴增, 疾管署 示警新冠(COVID-19)疫情再度捲土重來!這次新冠疫情流行期為Omicron變異株以來的第6波,預估高峰將落在8、9月。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周慶明則觀察到,近期快篩陽性率變高,而且與前5波流行期相較,這波新冠確診者症狀表現明顯嚴重,「10個人有7個發燒」、全身痠痛,「病毒似乎變得比較凶!」提醒民眾多留意。(原文刊載於2022/5/5,更新時間為2024/6/14)
閱讀更多
2024-05-07
黃明惠 整理
國內新冠疫情尚未消失,疾病管制署( 疾管署 )最新公告,為有效運用COVID-19家用快篩試劑、發揮庫存防疫物資最大效益,委請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將自週一(5/6)起於全台4,500餘家健保特約藥局提供快篩試劑,有需求的民眾可自由免費領取,不需要攜帶健保卡,原則「一人領一盒」,最少都有4劑以上,目前提供3種廠牌領取。傳出有藥師質疑此政策,認為讓民眾免費領取、收到許多的快篩都是效期將至,如此做法恐怕是「把藥局當垃圾場」;對此,衛福部長薛瑞元週二(5/7)回應,如果有相關意見,可向 疾管署 反映,也解釋大部分快篩效期都到年底。
閱讀更多
2024-04-10
陳燕珩、數位內容部採訪整理
國內新冠疫情雖然逐漸下降,但併發症個案仍多,疫情傳播風險持續,隨著國內外旅遊興盛,將可能增加病毒傳播風險。只是,隨著疫情趨緩,民眾快篩意願低,導致許多感染黑數錯失投藥黃金期。
閱讀更多
1/ 11
第 1頁,共 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