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病人

顯示第 25126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300

智能速率心律調節器,搭配生理性起搏有效治療心跳過慢,降低心衰竭機率

tCol 2024-01-02

照護線上

智能速率心律調節器,搭配生理性起搏有效治療心跳過慢,降低心衰竭機率

育志醫師:大家好,我是劉育志醫師,歡迎吳尚儒醫師來到照護線上。吳尚儒醫師:大家好,我是台中榮總的心臟內科吳尚儒醫師。

閱讀更多

長期便祕、嗅覺降低、常作噩夢及睡眠中大喊大叫等「非動作症狀」!可能是巴金森病之罹病警訊

tCol 2023-12-29

照護線上

長期便祕、嗅覺降低、常作噩夢及睡眠中大喊大叫等「非動作症狀」!可能是巴金森病之罹病警訊

「根據研究,巴金森病(帕金森氏症)患者可能有四成到六成,都有心情低落、焦慮等問題。」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神經部巴金森暨動作障礙科敖瑀醫師指出,「曾經有位女性患者在用藥之後動作症狀明顯改善,但是每次回診的時候,沒講幾句話就會開始流眼淚。在進一步了解她感受到的壓力後,我們調整藥物,也邀請家屬一起了解巴金森病,化解誤會。」另外在藥物方面,除了使用傳統的左多巴胺之外,也可以考慮加上多巴胺受體促效劑或其他機制之藥物,敖瑀醫師說,多巴胺受體促效劑能改善動作症狀,同時也對非動作症狀有幫助。後續,上述患者的反應良好,情緒有改善,且沒有明顯副作用。

閱讀更多

心跳過慢恐昏厥、出意外,生理性起搏、智能速率心律調節器貼近自然生理功能!心臟專科醫師圖文解析

tCol 2023-12-29

照護線上

心跳過慢恐昏厥、出意外,生理性起搏、智能速率心律調節器貼近自然生理功能!心臟專科醫師圖文解析

「醫師,我的心跳好慢。」王女士說。「有感到不舒服嗎?」醫師問,一邊把手搭在患者的手腕上計算心跳速率。「就覺得很沒力,經常會頭暈。」王女士說。「你的心跳每分鐘才40幾下,要趕緊檢查喔。」

閱讀更多

破壞造血功能的骨髓纖維化,症狀表現與治療重點,血液專科醫師圖文解析

tCol 2023-12-28

照護線上

破壞造血功能的骨髓纖維化,症狀表現與治療重點,血液專科醫師圖文解析

「醫師,我最近體力變很差,食慾也不好,只要吃一點東西就覺得很飽。」60多歲的王先生抱怨。「還有其他不舒服嗎?」「骨頭都會痛,不曉得是不是因為年紀大了。」王先生捶了捶大腿。

閱讀更多

大腸直腸癌怕轉移惡化!術中放射線治療精準打擊癌細胞

tCol 2023-12-27

NOW健康

大腸直腸癌怕轉移惡化!術中放射線治療精準打擊癌細胞

依據衛生福利部109年癌症登記報告,國人10大癌症發生排行中,大腸癌已連續15年居冠!大腸直腸癌因初期症狀不明顯,所以很多人難以察覺,有些患者發現時常是中後期,癌症已轉移到其他部位,往往增加治療的難度。

閱讀更多

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55歲婦「日吞50顆藥」快崩潰!良醫出手「藥物瘦身」:減藥減負擔

tCol 2023-12-26

郭美懿

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55歲婦「日吞50顆藥」快崩潰!良醫出手「藥物瘦身」:減藥減負擔

台灣逾4成高齡人口罹患3種以上慢性病,每3人就有1人同時服用5種以上藥物,「多重用藥」不僅造成身體負擔,還可能因為交互作用讓藥效適得其反。花蓮有位55歲女病患,就因為患有高血壓、高血脂、高尿酸、糖尿病等慢性病,每天要吃逾50顆藥物。經高齡整合照護門診協助,進行「藥物瘦身」,減去有相似作用、還有已產生不良副作用的非必要性藥物,現在每天吃的藥只有之前的三分之一,精神與身體狀況卻大為改善。

閱讀更多

4旬婦人不抽菸竟罹患肺癌!早期術後輔1療法喚醒免疫

tCol 2023-12-22

NOW健康

4旬婦人不抽菸竟罹患肺癌!早期術後輔1療法喚醒免疫

肺癌連續18年位居台灣10大癌症死因之首1,根據最近國健署公布2021年癌症登記報告,連15年居首位的大腸癌,被過去位居第2位的肺癌擠下,肺癌躍升發生人數最高癌症2。其風險因子與菸害、空氣汙染、家族史等因素有關,隨著政府推廣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有助於民眾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但臨床觀察早期肺癌儘管術後搭配輔助性化療,復發率仍相當高,所幸輔助性治療目前已進入到精準治療的年代,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癌症中心內科主任、胸腔內科主任、肺癌團隊負責人涂智彥醫師表示,特別是這幾年標靶治療及免疫治療的輔助,有機會可以幫助患者降低疾病復發率進而延長病患的存活率。

閱讀更多

56歲衛福部司長睡夢中猝死!太太凌晨驚「他全身冰冷」,疑天冷致心肌梗塞…重症醫揭6大危險習慣

tCol 2023-12-22

郭美懿整理

56歲衛福部司長睡夢中猝死!太太凌晨驚「他全身冰冷」,疑天冷致心肌梗塞…重症醫揭6大危險習慣

編按:寒流來襲,全台猝死案例不斷升高,僅上週末(12/16、12/17)全台就有81人猝死,而昨(12/21)日嘉義市更有一名28歲職業軍人從住家出門後突然倒地,緊急送醫仍救不回,初判可能是天氣寒冷,引起心血管相關疾病造成。上月中旬(11/19)衛生福利部口腔健康司司長賴向華驚傳在睡夢中失去呼吸心跳,得年56歲,死因疑似天冷引發心肌梗塞,同樣引發大眾關注。家中明明是溫暖的地方,怎麼會發生猝死意外?重症醫師黃軒提醒,許多猝死案例往往發生在「臥室、客廳、浴室」,而不是在外頭,呼籲民眾要注意隱藏在生活習慣中的6大危機,居家也要做好保暖措施,勿讓猝死意外來敲門。(原文刊載於2023/11/20,更新時間為2023/12/22)

閱讀更多

高中讀建中,聯考卻落榜連吊車尾志願也上不了…心臟內科名醫:「沒面子」3個字改變我一生

tCol 2023-12-20

洪惠風

高中讀建中,聯考卻落榜連吊車尾志願也上不了…心臟內科名醫:「沒面子」3個字改變我一生

早上的門診結束時,已經下午3點多,診間的門又被推開,進來了一對母子,兒子看起來17、18歲,他們送給我一盒水果。「醫師,你不認得我們了吧?」那位母親問。我看了看他們,真的沒什麼印象。「6、7年前,你幫他通了腎臟的血管。」我還是沒什麼印象,媽媽接著繼續說:「小兒科劉醫師轉來的。」我看著少年,實在認不出來,6、7年前他只有11、12歲,和現在的長相應該完全不一樣,也許我看到心導管照片就會想起來,但當下卻一點印象都沒有。「那時他的血壓都高到200多,你幫他通了以後就正常了。他今年考上台大,我們特地來謝謝醫師。」我突然覺得有一條久未被觸弄的心弦受到撩撥,有些不能自已。那麼久以前的事, 病人 竟然記到現在。對我們醫師來說,常常只是日常的一部分,有時甚至只是門診簡單的一席話,卻可能改變 病人 的人生走向。醫師的影響力,往往超過自己的想像,這些,才是支持同仁們堅持下去的力量,但是一位醫師能接觸到的 病人 畢竟有限,藉著寫作或者其他傳播方式,才能發揮最大的影響力。

閱讀更多

千萬別拍背!長輩「吞嚥功能退化」增加進食風險,家庭照顧者必學:「噎到」急救措施和預防方法

tCol 2023-12-19

優照護

千萬別拍背!長輩「吞嚥功能退化」增加進食風險,家庭照顧者必學:「噎到」急救措施和預防方法

編按:本週五(12/22)就是冬至,應景免不了吃湯圓,加上年節美食多,麻糬、湯圓、年糕、果凍等黏稠滑溜的食物,都可能暗藏「噎到」風險。專家提醒,上了年紀吞嚥功能退化,如果噎到千萬別「大力拍背」、「挖喉嚨」,因為反而可能讓食物卡得更深。如果長輩被噎到,而 病人 意識清醒,還能配合動作,可以採取哈姆立克急救法;若是沒有呼吸、心跳,就要趕快進行CPCR,同時打119求救。而平常進食時,也要特別注意用餐環境與食物形狀、大小,餐桌上多備一杯水,就能降低吃飯噎到的風險。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