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4
創健預防醫學機構 共同審稿/院長陳建志醫師
創健預防醫學機構陳建志院長表示,日前有一位42歲林姓婦女主訴,覺得渾身不舒服,這裡痛那裡也痛,胸悶又心慌;明明已經久睡,疲憊感卻始終揮之不去,在住家附近看門診也找不到 病因 ,想起正值農曆七月,便去廟裡收驚。陳院長特別提醒,這些找不到原因的種種症狀,不知道要掛哪一科的時候,或許是自律神經失調搞的鬼,甚至有些醫師認為自律神經失調不算一種病。
閱讀更多
2020-09-14
李易紓
上腹部間歇性出現悶痛感,或是容易疲勞、食慾不佳,有這3種症狀出現千萬別輕忽!有位60歲男子因為肚子悶痛不止,掛了肝膽腸胃科再進行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肝臟有多處黑影,進一步確認為肝腫瘤,後經肝臟穿刺切片後才發現,原來是9年前的大腸癌轉移復發,因此進行標靶治療。
閱讀更多
2020-09-01
照護線上
你聽過生病後有了「腹水」的狀況嗎?腹水,代表肚子裡的空腔裝進了一堆水,究竟有哪些原因會導致腹水的問題呢?一起來看看。
閱讀更多
2020-08-31
林芷揚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日前因舊疾「潰瘍性大腸炎」復發決定請辭,震撼各界,也引來不少民眾對發炎性腸道炎的好奇與討論。由於「潰瘍性大腸炎」屬於腸道慢性疾病,不易根治,醫師提醒,民眾若出現持續腹痛及長時間慢性腹瀉等症狀,就應到醫院尋求相關的專業協助。
閱讀更多
2020-08-07
黃智群, 張芸瑄
傳統上,各醫學專科的病理學研究都是朝著該器官或組織特有的狀況去探究與分析,然而這樣的取向可能會有見樹不見林、或過度化約的疑慮。如果讀者看過流行病學資料或接觸過臨床個案,便可以發現有多種疾病經常會發生在一起(共病),且其嚴重度彼此連動。
閱讀更多
2020-07-28
上野千鶴子
一提到單身一族的晚年生活,馬上就會聯想到「孤獨死」這個字眼。我也曾提及,世上似乎將死亡分為「正確的死法」和「不正確的死法」,而且孤獨死正是一般人眼中「不正確的死法」。
閱讀更多
2020-07-23
楊淑媚、蔡昆道
憂鬱症患者會有長時間的情緒低落,對日常生活失去興趣,食欲下降或食欲大增,失眠或過度睡眠,全身倦怠,失去活力,無價值感,注意力減退,有自殺意念,甚至企圖自殺。
閱讀更多
2020-07-20
楊雅婷
為什麼要特別講糖尿病病人的血脂異常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陳徹表示,糖尿病本身即會增加粥狀動脈硬化性心血管疾的風險,如果再加上血脂異常,動脈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更為增加。
閱讀更多
2020-07-13
楊雅婷
巴金森氏症病兆多,若出現長期便祕肢體僵硬或手抖等症狀,應及早就醫。一名60多歲林先生兩年前陸續右邊的肩膀容易痠痛、睡眠不安穩、動作愈來愈緩慢,甚至寫字也變得不太靈活。
閱讀更多
2020-06-22
照護線上
我們的心臟瓣膜具有類似門扉的功能,可以在心臟搏動過程中適時打開、關閉,以維持血流的方向。當心臟瓣膜無法完全打開時,就會造成「狹窄」,阻礙血流通過;當心臟瓣膜無法完全關閉時,就會形成「逆流」。
閱讀更多
16/ 30
第 16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