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22
醫病平台
拜現代醫學與醫藥科技之賜,已開發國家中人民的平均餘命已接近80歲。若將人生平均分成四季,春、夏、秋、冬,每20年一個季節,生命的前行,將容易變得清晰。不知道各位讀者,您正處於哪一個季節?
閱讀更多
2019-05-10
葉金川
有一天,在爬山的路上,我遇到一位女士,她一遇到我就叫著「Dr.葉!Dr.葉!」我停下來聽她說:「你寫的一篇文章改變了我!」我本以為是流傳最廣的「如果我沒辦法醒來,不要串通醫生凌遲我」那篇,結果並不是;她說:「你在書裡有提到,即使是做一件小事,都有可能改變世界,大大小小的世界,每個人都擁有可以改變世界的能力。」
閱讀更多
2019-05-09
伊甸園月刊
豬哥亮,這位草根性、親和力極強的秀場天王,在世俗眼光中,似乎沒有辦法面面俱到,將家庭照顧的很好。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他卻是一位不太需要別人照顧的長者,當大腸癌無情摧殘時,他緊咬牙根,為了兒女和觀眾,搏命拚到人生的最後一刻。
閱讀更多
2019-05-03
人生雜誌
人生其實就是不斷的取捨,取是一種本事,捨是一種哲學。放下自己是智慧,放下別人是慈悲。真正的愛是,給愛的人沒有煩惱,被愛的人沒有痛苦。適時放手才是真愛。
閱讀更多
2019-04-18
王君瑭
「我們都會死,那為什麼我們不談死?」她是郭慧娟,身兼內政部「現代國民喪禮」編撰委員、殯喪業「禮儀師證照考試」教科書編撰,和「台灣殯喪業資訊網」的總編輯,被稱為台灣的「禮俗女王」,但她,同時也是台灣「死亡咖啡館」的創辦人。
閱讀更多
2019-04-16
吳念真
他拿著筷子的手沾滿泥巴,或許是推車用力過度吧, 整隻手不自主地顫動著,眼睛看著遠方,沒有表情地不停咀嚼著, 好久之後才似乎想起什麼,轉頭看我,然後夾起一塊肉伸向我⋯⋯
閱讀更多
2019-03-19
安寧照顧基金會
歷經生與死的層疊交會,方念華如今想來,心中仍有對至親的不捨,然而在陪伴母親走過人生最後一段旅程的路上,盈滿她心中的,除了悲傷,更多的是學習、感觸,以及無盡的感謝
閱讀更多
2019-03-19
安寧照顧基金會
面對生命的終點,不管你曾經是誰,每個人都一樣會軟弱和無助,有著相同靈性困擾的問題。過程中要用何種心情來走這條回家的路,端視你如何看待生命的課題。
閱讀更多
2019-03-07
天主教中華聖母基金會季刊
「我以前是美容師,因為工作需要每天要上妝打扮,時間久了,總覺得生活裡缺少了什麼」鈺涵說,直到有一天,因為婆婆跌倒的緣故,竟然意外開啟「心」的人生,後來投入居家服務的照顧工作,彷彿也填補了生命中的缺口。
閱讀更多
19/ 23
第 19頁,共 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