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7
健康醫點靈
越來越多肩膀嚴重痠痛的患者到骨科求診,最近甚至出現由父母帶來就醫的兒童病患。所有人剛開始都以為是罹患內臟疾病,先到內科掛號,檢查過後發現沒有任何問題,於是改掛骨科。這個現象代表越來越多人罹患重度肩膀痠痛、嚴重到必須就醫的程度。
閱讀更多
2024-09-26
郭美懿整理
被譽為「玉女掌門人」的59歲藝人方文琳,一向以注重健康、愛運動著稱,她卻在週三(9/25)深夜發文證實罹患食道癌。方文琳表示,今年6月底到健診中心做全身健康檢查,因家族有腸胃癌病史,因此注意力只放在腸胃鏡上,但女兒發現健檢報告「食道癌」項目出現紅字,進一步切片檢查確診食道癌零期。方文琳說,檢查報出爐前很煎熬,她跟女兒各自搜尋網路,想知道食道癌究竟是怎麼發生的、該如何治療、存活機率等。結果女兒來房裡,一對眼就哭著拍打她,「她說不該妳會有啊,這癌幾乎是以男性為主,都是妳!都是妳愛喝高粱!」她這才想起自己為緩解更年期的煩躁身心狀況,養成睡前喝一小杯58高粱的習慣,加上平日超愛喝熱湯,燙到嘴巴破掉都沒關係,可能就是傷害食道的主因。醫師提醒,吸菸、飲酒、檳榔,以及不良飲食,都是引發食道癌的危險因子;尤其亞洲人喜歡「趁熱吃」,也熱愛煙燻、燒烤、醃漬、加工肉品等食物,這些都會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風險。值得注意的是,台灣1/4人口罹患胃食道逆流,可能發展成「巴瑞特氏食道」,進而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風險。
閱讀更多
2024-09-18
郭美懿整理
民進黨台北市議員許家蓓驚傳今(9/18)晨因子宮內膜癌病逝,享年48歲!據了解,許家蓓於今年5月確診子宮內膜癌,雖積極治療,但病況惡化擴散至骨頭演變成骨癌,今晨不敵病魔離世。子宮內膜癌是台灣女性十大癌症死因第5名,迄今未能有效以篩檢方式發現,醫師呼籲只要出現非經期出血就要馬上檢查,千萬不要以為沒什麼大礙。
閱讀更多
2024-09-12
蔡曉萱 整理
近年來,失智症有年輕化趨勢,不再只是老年人的專屬疾病。臺北市立萬芳醫院神經內科黃怡臻醫師指出,雖然大多數病人年齡較大,但也有部分年輕人因家族遺傳、腦血管疾病或頭部外傷而罹患失智症。無論年齡大小,及早發現與治療是控制病情的關鍵。
閱讀更多
2024-09-12
照護線上
「有位六十多歲的女士因為頭暈、虛弱、疲勞而就醫,結果發現血球數量嚴重異常,紅血球與血小板數量偏低,且有大量不成熟的淋巴球,進一步檢查才發現竟是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簡稱ALL)引起。」臺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輸血醫學科簡聖軒醫師指出,「由於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病程進展快速,所以個案在確診後,就有即刻治療的必要。」
閱讀更多
2024-09-02
照護線上
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是惡性度很高的淋巴癌,病程發展又急又猛。何謂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有哪些最新的治療進展與國際治療趨勢?照護線上請到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臺大分院血液科李婉瑄醫師來解答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治療關鍵5問。
閱讀更多
2024-08-21
馬揚異
編按:台大醫院週三(8/21)召開記者會,宣告醫界重大氣管創傷新突破!日前一名24歲男子颱風天出勤工作,遭路邊掉落電線繞頸,引發頸部重大外傷、氣管嚴重破損,生命垂危。所幸,經多所醫院搶救、台大氣管移植團隊利用主動脈組織工程技術體系接力救命,讓該男子奇蹟生還!由台大醫院胸腔外科陳晉興教授領導的氣管移植團隊,於2017年成立,受國科會支持補助,也與法國氣管權威馬丁那教授(Emmanuel martinod)團隊交流合作,歷經無數基礎研究、數十例成功動物實驗,終於獲得衛福部核准執行人體臨床試驗共5例,其中3例成功獲救,包含亞洲第一例成功案例以及該名24歲男子,其他案例也重獲新生存活超過3年。陳晉興在記者會中提到,希望未來氣管移植或重建手術能成為台灣常規醫療、納入健保給付,也能成為國際上的醫療幫助,台大醫院氣管移植團隊也持續努力在該領域深耕,期盼從基因改造(人工合成主動脈)、其他動物等異種移植來為相關病患增加移植資源,提升每一個病患存活率,為國人醫療福祉持續努力。
閱讀更多
2024-08-09
NOW健康
現代人上班久盯電腦,下班後繼續滑手機、追劇,眼睛過度使用、淚液蒸發速度快,導致乾眼症呈現年輕化趨勢。乾眼症初期,眼睛容易疲勞、酸澀,慢慢會發炎、乾澀,因為淚液不足,開始出現視力模糊、甚至流眼淚,如果乾眼情況嚴重,眼睛因為劇烈疼痛甚至無法睜開,嚴重影響生活。眼科醫師指出,眼睛保健應從平日做起,尤其免疫疾病患者若嚴重乾眼症,甚至角膜變成不透明,視力恐無法挽回。
閱讀更多
2024-08-08
蔡曉萱 整理
隨著父親節到來,更應守護父親的健康!特別是一個常被忽視但卻威脅著中高齡男性的隱形殺手——「攝護腺癌」。根據最新統計,攝護腺癌已躍升為台灣男性發生率第六、死亡率第五的癌症,且呈現年輕化趨勢。
閱讀更多
2024-08-06
NOW健康
夏季天氣炎熱,很容易中暑,中暑主要原因是在身體散熱不均,當從戶外到室內,身體溫度慢慢升高,這就好像溫水煮青蛙,身體散熱系統出現障礙,此時也代表身體氣血不循環,中暑是因為暑氣「熱升冷降」,因此病症會集中在人體上半部。中暑的症狀包括了頭暈目眩、肩頸僵硬、容易疲倦、四肢痠軟、嘔吐、腹瀉、腹脹、頭脹痛、體溫升高、覺得補充再多水也無法解渴、心悸等。
閱讀更多
5/ 30
第 5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