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8
楊雅馨
治療癌症的標靶藥物或免疫療法,大多要透過生物標記檢測尋找基因突變,次世代基因定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簡稱NGS)能協助癌症患者選擇最適合的治療,過去必須自費且所費不貲,衛福部日前定案,最快5月起將19種癌別的NGS納入健保給付,預計每年有超過3萬名癌友受惠。
閱讀更多
2024-03-12
招名威 教授
編按:毒理專家招名威教授在發現母親罹胰臟癌後,傾注全力和她共同抗癌,一路相伴、細心照顧。因為母子感情太過親密,在母親離世之初,他幾乎無法承受這巨大悲傷,只能在日後,透過各種方式,慢慢梳理、轉化自己的情緒。 照顧罹患重病的家人時,幾乎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會在病人身上,而疏忽了照顧者可能承受的焦慮、悲傷、壓力、悔恨與諸多對生命的不解。透過作者回憶母親生病、治療、離世的過程,或許我們也能鼓起勇氣,回頭面對自己曾經逃避的悲傷。 這悲痛就像一道傷口,當我們刻意遮掩,可能表面上看來平靜無波,但一輩子都無法痊癒;若我們願意勇敢掀開,或許一時之間會血流如注、劇痛難忍,但它終有結痂、痊癒的一天。
閱讀更多
2023-09-07
商沛宇
癌症心理師,顧名思義指的是專門對於 癌症病人 或家屬提供心理照護服務(如:情緒支持、哀傷撫慰)的心理師,是醫院中癌症治療照顧團隊的一員。
閱讀更多
2023-08-25
商沛宇
動筆時,腦海浮現出的第一個概念,是這幾年台灣臨床心理學界在推廣心理健康觀念時,最耳熟能詳的「安、靜、能、繫、望」五字訣,這也是我在工作上與病人、家屬互動的基礎。書裡的每一則故事雖然各自有強調的重點與主軸,但核心仍圍繞著這五個原則,只是依據不同的臨床情境來延伸和運用。
閱讀更多
2023-07-25
癌症希望基金會
今周刊編按:擁有眾多粉絲的中國網紅歌手馮提莫驚傳罹患晚期甲狀腺癌,消失螢光幕半年後在微博發文,表示自己罹患「甲狀腺癌」,所幸已經做完手術也非常成功,嗓子在她努力練習下恢復差不多。馮提莫發文表示,生病,癌症對她來說都不怕,「只要人還在,都不是大事兒」。但是當術後很長一段時間說不了話,無論如何都唱不了歌,這才是我最崩潰的事情,感覺天都塌下來了。但是也很感謝老天的提醒和自己的毅力,現在恢復了嗓子。據了解,演藝圈名人像是歌手方季惟、主持人李明依等人皆曾被診斷甲狀腺癌,而南韓電影《寄生上流》演員朴素丹2021年也被診斷罹患「甲狀腺乳突癌」而全面停工。甲狀腺腫瘤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其中以女性為佔多數,大部分是良性腫瘤,甲狀腺癌佔甲狀腺腫瘤不到5%比率,女性發生率是男性的3倍,為女性第四大癌症。醫師提醒,甲狀腺癌初期幾乎零症狀,當病人覺得喉嚨吞嚥時有「卡卡」異物感、原本比較尖銳清脆的聲音變得沙啞時,都已是中晚期。因此也建議,可在30歲開始為自己每年安排一次頸部超音波檢查,只要在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預後都很好,第一到第三期的10年存活率可達90~95%。
閱讀更多
2023-07-19
郭美懿
台灣癌症發生率在全球排名第十位,已蟬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41年,其中肺癌堪稱頭號殺手,致死率已連續19年位居所有癌症之首,每年有超過1萬人死於肺癌,男女癌症死亡第1名也都是肺癌。
閱讀更多
2023-07-12
商沛宇
妮芙是我到癌症醫院工作後,接觸到的第一位年輕病友,也是我和門診個案管理師合作的開端。個管師將妮芙轉介給我時,告訴我,大學剛畢業的妮芙幾個月前因為久咳不癒就醫,被診斷為肺癌第四期,最近又發現癌細胞轉移到骨頭,需要緊急住院動手術。
閱讀更多
2023-06-28
三軍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 饒樹文
編按:大腸癌已連續15年蟬聯癌症發生人數之首,依據國民健康署最新癌症登記最新資料顯示,2020年大腸癌新診斷個案有1萬6829人,等同於每31分14秒就有1人被診斷為大腸癌;其中男性發生率為女性的1.5倍,每年有超過6000人死於大腸癌,位居我國主要癌症死因的第3位。這些年屢見名人不敵大腸癌病逝,除了66歲作詞人李坤城,還有豬哥亮、賀一航、李國修等人,而去年離世的余苑綺得年僅39歲,身後遺下兩名年幼子女,更令人萬分不捨。大腸癌被稱為「沉默的殺手」,初期並無明顯病徵,且大部分的大腸癌患者沒有家族病史,卻與各種慢性疾病息息相關,有非常大比例是因為後天的生活習慣或飲食習慣所引起。由於近9成大腸癌發生於50歲以上民眾,且發生率隨年齡增加而升高,為降低大腸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國民健康署提供50~74歲民眾每2年1次免費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經實證研究,每2年定期篩檢可降低29%晚期大腸癌發生率與35%死亡率。早期大腸癌易治癒且5年存活率達9成以上,但第4期大腸癌存活率則不到2成。由於早期大腸癌無症狀,但可透過定期篩檢提早發現,因此要「腸」治久安就要定期篩檢,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目的。三軍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饒樹文指出,預防大腸癌,最好的方法就是定期篩檢,也可以多吃益生菌,有助於抑制大腸內有害細菌,減少致癌物的產生。除此之外,出現哪些症狀時要提高警覺、盡早就醫檢查呢?(原文刊載於2022/8/22,更新時間為2023/6/21)
閱讀更多
2023-06-09
趙閎毅
政府與民間通力合作共同籌設,斥資新台幣45億元,由臺北榮總籌劃設立我國第一座「重粒子癌症治療中心」,於2023年5月15日上午舉行開幕儀式,以高能量放射線破壞惡性腫瘤的DNA,象徵我國癌症放射治療進入嶄新紀元,重粒子將成為未來治癌新利器,提供國人多一項治療選擇。
閱讀更多
2023-05-25
賴俊佑
「我去看了好幾間泌尿科診所,他們都不太理我。有的說我想太多,連藥都沒開就幫我退掛了……」
閱讀更多
2/ 9
第 2頁,共 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