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9
瑞克‧韓森
與人們的互動,牽動著我們生命中大多數的喜怒哀樂,或許有時候我們因爭執而不愉快,或許有時候是我們自己在心裡悶悶不樂。但我們始終希望與每個人,還有我們自己,都能好好 相處 ,一起品味生活的美好。
閱讀更多
2023-10-18
郭美懿整理
人類壽命不斷延長,高齡卻仍活躍職場大有人在,不過若同事是自己的阿嬤,而且祖孫倆還在同一架飛機上擔任空服員,那可真是難得的經驗。美國西南航空(Southwest Airlines)日前在官方IG發文分享一則小故事,旗下一位資深空服員辛西婭‧赫克(Cynthia Heck),湊巧與自己的孫女、也是西南航空的菜鳥空服員漢娜(Hannah)一起登機服務。祖孫倆在飛機上一搭一唱、互相調侃,讓全機乘客度過難忘的一段旅程。
閱讀更多
2023-10-17
金美敬
編按:本文作者金美敬(김미경)被譽為「夢想導師」,她經營的Youtube頻道MKTV訂閱人數170萬。到45歲為止,她也不過是個無名講師。每天都在寒酸的人生成績單和不確定的未來前動搖。正因如此,她比任何人都還了解現今30到40多歲的人所經歷的憂鬱與不安,並認為這是很正常的事,因為40歲並不是結果,而是「過程」。《40歲起的人生課》是她親身體驗後,早一步領悟的40歲功課,也是百歲時代的新人生註解。
閱讀更多
2023-10-11
林韋伶
今周刊於週三(10/11)舉行第七屆熟齡論壇,請到台積電慈善基金會執行長彭冠宇一起參與。台積電在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張淑芬身體力行、大力鼓勵下,有許多退休後仍熱心於公益與志工活動者,張淑芬曾大力讚賞這些從台積電退休的員工,受過公司長年的訓練,除了在工作上極有效率,在退休後擔任志工時,也能提供不同弱勢族群高品質的陪伴與服務。
閱讀更多
2023-10-07
聯合新聞網 綜合報導
台灣現已進入高齡社會,父母的長照問題成為子女必須面對的課題,無論是同住照顧,或是將父母送至安養院,背後都會有不同的困境。一名網友抒發了他在家中照顧父母的精神壓力,想送去養老院卻反被父母罵「不孝」。
閱讀更多
2023-10-06
NOW健康
近幾年,年輕族群憂鬱和輕生的消息時有所聞,尤其18至28歲的「年輕世代」,正處於剛進大學就讀或初入職場的社會新鮮人,共同特徵包括環境、角色的轉變,或是即將負起經濟重擔的任務,常萌生壓力而不自知。
閱讀更多
2023-10-05
媽媽經編輯部
20231005今周刊編按:第28屆釜山國際電影節昨(10/4)晚登場,68歲影帝周潤發獲頒亞洲電影人獎,他上台時感性表示,自己踏上演員之路迄今50年,「這50年的歲月走過來,回首卻像是昨天一樣,謝謝釜山影展邀請我,這對我來說意義非凡。」致詞中,周潤發不忘感謝愛妻陳薈蓮多年來辛苦照顧,讓他有時間可以拍自己鍾愛的電影。而他一向喜歡自拍的他,更不忘拿出手機揪全場留影,並用韓文喊「快點沒有時間了!」拍完後更對觀眾送上愛的告白:「謝謝你們、我愛你們!」周潤發身為亞洲巨星,據傳身家高達56億港幣(約台幣215億元),但他不穿名牌、腳踩地攤拖鞋,甚至連身上T恤也是一穿10多年。過去曾有媒體採訪周潤發,發現他用的是「機齡」高達17年的Nokia手機,即使後來換了智慧型手機,也是「發嫂」陳薈蓮淘汰的舊機。即使頂著巨星光環,他多年來堅持按自己最愛的步調生活:爬山、跑步,搭地鐵往市集裡找小吃,香港人甚至成立「捕獲野生發哥」粉絲團,就知道周潤發在港人心中有多親民。只是周潤發夫妻結褵37年,堪稱影壇模範夫妻,兩人膝下卻沒有一兒半女。原來陳薈蓮1992年曾懷了女兒,但臨盆前1週不幸臍帶繞頸流產,花7年才走出喪女之痛,周潤發之後便不再勉強老婆懷孕,更決定將小愛化為大愛,將215億元資產裸捐出去做公益。陳薈蓮曾說,「這份愛,我們給不了自己的孩子,卻可以散發出去,給其他需要的人。」發哥則回應:「沒有遺憾,我們兩個人已經足夠幸福,其他的我就不奢求了。」有趣的是,周潤發今(10/5)日出席釜山影展在海雲台KNN戲院舉行的記者會,媒體重提此事,他不改幽默本性,開玩笑說:「不是我要捐,是我老婆決定的,我也不想捐,都是我辛苦賺的錢。」他說,經紀人就是老婆,自己只領零用錢生活,每天只吃兩碗飯就夠了「老實說我不清楚確切的捐款數字,反正人來到世上時什麼都沒帶來,走的時候沒帶走任何東西也沒關係。」
閱讀更多
2023-10-03
陳海倫
我自己在很多領域上所找的老師,或是很多的上級主管,年紀都比我輕。我覺得這樣好得很,就是跟年輕的人學習。
閱讀更多
2023-09-28
郭美懿
中秋節對多數人來說是美好的團聚時光,但對罹患憂鬱症的人來說,面對眾多親友卻變成巨大的壓力,心情反而更加低落焦慮,覺得自己像處在黑洞裡…。精神科醫師提醒,節日假期會讓人思考更多人際關與家庭問題,也會面臨不同於日常的生活模式與互動,帶來更多壓力或負面情緒。建議可依照6種自助因應策略,減低壓力、孤獨感及避免憂鬱症狀惡化。
閱讀更多
2023-09-26
吳軍
無論名氣多大,願意承認錯誤,才有可能贏得別人的尊重。不管是什麼人,如果做錯事情、讓他人造成損失,肯定會影響到自己的名譽,這也正是很多人不願意承認錯誤的原因。
閱讀更多
16/ 30
第 16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