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8
呂宜芳, 陳偉婷
靜婷與婆婆同住在一個屋簷下,因此常需要調適自己,去適應與婆家人的 相處 ,對於靜婷來說,這樣的調適常會讓他感覺到壓力,於是回娘家變成是靜婷期待可以放鬆並照顧自己的時刻,然而卻也因為常常回娘家,引發靜婷婆婆的不滿。「我過去還沒結婚時,在外面工作,通常兩個禮拜就會回家一趟。今年跟老公結婚後,我還是一樣兩個禮拜就會回去,婆婆知道以後就對我說,很少嫁出去的女兒,還這麼常回娘家的。我以前也沒有像你這樣三天兩頭就跑回娘家。」靜婷說著在婆家遇到的困擾。
閱讀更多
2022-11-09
翁申霖
今年6月發生在新竹的縱火8死人倫悲劇,堪稱今年度最令大眾震驚的社會案件。今年6月15日,新竹市東大路一間輪胎行深夜發生火警,縱火兇嫌竟是屋主次子,該男平時與家人 相處 就不睦,昨晚間疑似因洗碗細故與媽媽吵架,因此憤而縱火燒屋,造成4大4小共8死的悲劇,最年幼死者僅1歲。日前檢方偵查終結,認為嫌犯將20公升汽油潑灑在1樓,引燃後斷絕2樓家人逃生機會,縱火行為有導致屋內家人於死地的直接故意,已向法院求處嫌犯死刑。(原文看載於2022/06/16,更新時間為2022/11/9)
閱讀更多
2022-11-06
優照護
「阿蓮,家裡有外傭了,不用找別人來啦!」「媽,你剛手術完,回到家之後很多事情都不方便,而且傷口也還沒好,外傭這些事情不懂也沒經驗,萬一她沒弄好,你復原可能就要更久了。」
閱讀更多
2022-11-04
日光大道房產的世界 / 張欣民
近兩年來,單身或是單親的購屋需求越來越多,他們在原生家庭當中已經不再是一家人,而是蛻變成親戚的角色,甚至可能被視為是外人。(原文刊載於2019/8/21,更新時間為2022/11/2)
閱讀更多
2022-11-04
我年過60,又怎樣?黎兒人生相談室之74
Q:我是德美,今年32歲,老公43歲,才結婚1年半,有個6個月大的兒子。現在原該是我最幸福的時光,但跟老公 相處 卻越來越不和諧,他甚至還提出離婚! 老公認識我1週就求婚,因為在同行業,初時說話很投機,都愛唱卡拉OK,雖然差了9歲,但愛唱的歌居然差不多,加上兩人住處近,多少覺得是命中注定。當時雖然還有其他男人追求,但我覺得他最有魅力,所以3個月就閃婚了。老公是會計師,認識時他剛獨立開業,我原本在另一家會計事務所上班,算是資深熟手,工作風評不錯,婚後就辭職幫他,但老公每月只給我1萬5,不到我原來薪資的1/3,還說「這不是給妳零花的,而是為了我們的將來」!他在我生產時雇用一位年輕女生,新人什麼事都不會,起薪竟竟給她3萬元,我才從月子中心出來,就得加班補她各種漏洞與積壓的工作,但不到半年,老公又幫她加薪5千,我問為什麼?他非常生氣說:「妳不要對我的事業出嘴!」我等於做白工,當然想問呀!不僅如此,老公婚前一直拿錢給體弱而無業的前女友,時間長達7年。我以為只要結婚,他跟那女人的關係自然會消失,現在看來也還持續中,我曾質疑過,老公就翻臉不說話了。而且我性急、有話不吐不快,只是希望有人聆聽,但老公總不耐煩,其實我也只是抱怨一些日常瑣事,這根本是普通生活對話啊!他從我在月子中心時就嫌棄,明明是月子中心隔音不佳,我卻被隔壁孕婦投訴製造噪音等,我跟老公解釋,他非但沒站在我的立場,還當是我個性有問題。我彷彿陷入孤島,變成寂寞的人,沒人聽我說話,正想是否結錯婚時,老公居然先來跟我提離婚,理由是老被我「拷問」為什麼,或老聽我說別人壞話,讓他在家無法呼吸!雖然覺得他一點也不體貼,但兒子剛出生時也曾對我獻殷勤,如果老公能恢復過去幾分溫柔體貼,我還想維持下去,我該如何思考我的婚姻呢?
閱讀更多
2022-10-27
郭美懿
一上台,譚敦慈就像廣告裡的電動兔子在舞台上走個不停,她語速極快、身材纖細,不用麥克風卻能讓聲音傳得老遠,瞬間就炒熱200多人的場子。「最毒不是婦人心,最毒是『不動症候群』!」她幽默一語,惹得全場哄堂大笑,接著說:「研究指出,坐著不動1小時,就會少活22分鐘;國健署統計,國人每天會坐著6小時,等於少活2個多小時,所以大家趕快站起來跟我一起動!」
閱讀更多
2022-10-19
郭美懿整理
前立委黃義交17日驚傳在台北市內湖住處墜樓身亡,享壽69歲,消息震驚各界。與他有過一段情史的何麗玲當時正好出席活動,一張與知名經紀人陳孝志的合照,曝光60歲何麗玲近況,只見她臉蛋豐潤,貴氣外顯,絲毫看不出已屆花甲之齡,讓網友大感驚艷,「何麗玲」3字也瞬間登上Google熱搜關鍵字。
閱讀更多
2022-10-19
郭美懿整理
53歲「本土劇一哥」陳昭榮今(19日)遭週刊爆料深夜與熟女約會,27年婚姻恐出現危機,人在日本商務旅行的他隨即發出聲明,證實自己早已離婚,「小孩長大了,人生也過了大半,我們希望彼此快樂,我與前妻現在 相處 的關係很好。」
閱讀更多
2022-10-19
中村恒子, 奧田弘美
55歲的奧田弘美與93歲的恒子醫師,一起針對「人生下半場」的各種「不安」,分享彼此的真心話。2020年1月,我們開始寫這本書時,恒子醫師在自家前面跌到,導致股骨頸骨折,於是辭掉了持續到九十歲的精神科醫師工作。手術後,恒子醫師恢復得非常良好,可以自己拄著拐杖走路,所以離開醫院回到家裡。寫這本書的時候,她一直在家中靜養。照服員一週3次到家中照顧,住在隔壁的長男夫婦也會幫忙,恒子醫師每天在家看電視、看書,生活過得很平靜。為了討論這本書的內容,她偶爾會寫電子郵件或打電話給我。不過,在8月中左右,恒子醫師突然全身無力,完全站不起來,再度被送往醫院。雖然沒有骨折,但是全身的肌力驟降,已經無法再拄著拐杖走路。長男夫婦馬上表示,想要接手照顧,打算把恒子醫師接回家。但是,恒子醫師希望到老人安養中心,很快就打電話給以前工作的醫院安排轉院事宜。目前,恒子醫師就在安養中心接受復健和療養。事情的原委,我讓大家看看恒子醫師寫給我的郵件。我已經91歲,只剩現在還能自主決定到安養中心,所以我自己打電話安排轉院事宜。聽到母親執意在安養中心終老,兒子和媳婦在情感上應該很難接受吧!但是,我不想兒子、媳婦和孫子看到我衰弱的樣子,也不想給他們添麻煩。這是我最後的願望和自尊,也算是無意義的逞強吧。1945年,二次大戰結束的前2個月,16歲少女為了成為醫生,隻身一人從尾道市前往大阪,走過動盪不安的時代,把兩個兒子養育成人,直到90歲為止,一直認真做好精神科醫師的工作。她深受6個孫子喜愛,卻決定在安養院度過最後一程。堅持「長輩最後的體貼」和「人生最後的分寸」,這就是恒子醫師的一貫作風。我與恒子醫師衷心盼望,這本書能夠對各位漫長人生的心靈之旅,獻上微薄的幫助。
閱讀更多
30/ 30
第 30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