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21
彰基院訊
已退休的陳先生平日愛看書及四處旅遊,8年前右眼黃斑部病變,雖做了當時最好的雷射手術治療,但視力只剩0.02。最近他的左眼也診斷出黃斑部病變,陳先生擔心再做一次手術會不會像右眼一樣,還好醫師告訴他,現在的治療方式比之前的進步很多,讓陳先生放心的做治療。
閱讀更多
2019-12-17
林芷揚
51歲藝人汪建民與妹妹合力照顧中風、失智的83歲高齡母親,日前他出席彰化縣戀戀半線失智協會舉辦的座談會,分享自身陪伴失智母親的心情及尋求協助資源的過程。
閱讀更多
2019-12-11
黃啟團
黑夜與白天交替,有陽光就會有陰影,有快樂就一定會有悲傷。一個允許自己感受各種情緒的人,才是真正健康的人,他悲傷時真實地悲傷,快樂時才能真正地快樂。那些看似永遠快樂的人,並不是沒有痛苦,他們只是用麻木去掩飾痛苦,讓自己看起來快樂而已......
閱讀更多
2019-11-29
許禮安
人世間的陪伴有時、因緣有時,曲終人散是天經地義的,天長地久、海枯石爛,不是我們短暫的生命所能承諾的事。我們的親人其實也不是常相伴在我們身旁,我們常常置身在不同的時空中兩地相思。
閱讀更多
2019-11-27
林芷揚
某天,志宏正高興地與鄰居聊天,忽然間,鄰居發現他講話口齒不清,半邊嘴角歪斜,坐姿斜向右邊,似乎身體右半邊無力,拍拍他,問他發生了什麼事,志宏也答不出來,鄰居趕緊將他送醫,確認是腦中風!
閱讀更多
2019-11-21
揚生慈善基金會
年底了,我又到書店挑了本年曆小記事本,我挑的記事本大約只有A4紙的二分之一大小,45頁左右,我把預約的事和時間寫在小本子的月份欄裡。
閱讀更多
2019-11-21
揚生慈善基金會
據調查報告,台灣人每天生氣的人,約有15%,每週生氣的,約有60%,而生氣的對象,大都是家人。這些數字和我們的認知有相當的差別。
閱讀更多
2019-11-20
研之有物 / 劉芝吟
不論老後是否靠自己,爸媽總期待孩子離家有了一片天,仍會時不時回家探望陪伴。中研院家庭動態調查費時 20 年,追蹤台灣家庭的互動模式,東吳大學經濟系教授陶宏麟從中發現單身女兒最常探視父母。研究成果挑戰了西方經典示範論觀點,反映性別差異影響家庭互動,也預示臺灣未來可能將由大齡女子承擔較重的養老壓力。
閱讀更多
2019-11-20
國健署
大腸癌是國人最常見的癌症,根據103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全年有15,764人罹患大腸癌,並已連續第9年蟬聯國人的癌症發生人數首位。
閱讀更多
22/ 30
第 22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