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05
新自然主義
脊椎是人體骨架最核心、最根本的支柱,我們每天進行各種活動,都需要仰賴脊椎來支撐身體重量,並透過脊椎裡的中樞神經來傳遞各項訊息,包括內臟運作、養分輸送、傷口修復和新陳代謝等各項功能。
閱讀更多
2018-01-30
愛在三采閱讀、圖片來源:達志
東大畢業的社會精英自殺事件─每當發生這種事,媒體很常解讀成「因為小時候一路順遂,所以一遇到挫折就受不了」。但我卻不這麼想,因為我身邊也有許多經歷相同挫折的人,但他們並沒有發生那樣的悲劇。那些無法跨越挫折的人是因為「只有一根心靈支柱」,所以不管以什麼作為支柱都無妨,可以是自己熱衷的興趣、和家人之間的連結、志工活動或副業。
閱讀更多
2017-12-08
健康傳媒 - e 起 i 健康
台灣即將進入老人化社會,失智人口勢必逐年增加,如何有效預防失智,讓自己不致成為家人及社會的負擔,成為重大議題,專家表示,除了多動腦、地中海飲食之外,養成運動習慣、多流汗,也能有效預防失智。
閱讀更多
2017-11-09
林思宇
日本超夯的「記憶口香糖」主打含銀杏葉萃取物,號稱可維持記憶力,但大腦退化是不可逆的疾病,專家建議多動腦、戒菸、戒酒,才真正有助腦力抗老。
閱讀更多
2017-10-18
亞東紀念醫院/亞東院訊
不少患者也因為這些症狀長期困擾而跑遍大小醫院的 神經科 ,做了許多精密的檢查,卻依然無法找出病因,這就是提早老花的現象。
閱讀更多
2017-10-12
陳亭均
人類的身體很聰明,太陽曬屁股了會起床,到晚上又想睡。凌晨五點多鐘,麥可.羅斯巴希(Michael Rosbash)睡得正酣,精神還沒飽到可以自然醒,床邊的電話卻瘋了似地響了起來。按他的說法,那尊電話「除非有人過世或有這種程度的大事發生」才會響,鈴聲響得急切,羅斯巴希只好違背了他的「生理時鐘」接起話機,電話那頭說話的是「諾貝爾委員會」。
閱讀更多
2017-09-28
廖元鈴
國民黨籍議員李新於前幾日墜樓身亡,據報導他曾在開議前一天,吞服70多顆安眠藥,送醫搶救才保住性命,因為重度憂鬱症讓他身心俱疲、選擇一躍而下,讓社會焦點再次關注憂鬱症的問題。
閱讀更多
2017-08-25
健康傳媒 - e 起 i 健康
國內糖尿病友近兩百萬人,除了可能引發腦中風、心肌梗塞之外,失智風險也較一般人還高。國內一項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比率為24.1%,但社區篩檢時,則只有13.6%。
閱讀更多
2017-08-17
邱宜君
明年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的台灣,將要面臨未來每四十分鐘會增加一位失智者的困境。對此,二十四位醫學專家在今年七月,提出了可行的預防之道。
閱讀更多
10/ 11
第 10頁,共 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