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神經細胞

顯示第 314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71

預防失智症、帕金森氏症!健腦防衰的6個建議、8種關鍵元素,保持活躍的心智感知

tCol 2021-02-20

陳諦、李翠卿

預防失智症、帕金森氏症!健腦防衰的6個建議、8種關鍵元素,保持活躍的心智感知

在德國執業超過三十年的德國國家藥劑師陳諦,以多年執業經歷結合德國領先的粒線體醫學研究彙整成《微營養元素高效保健》一書,從眾多保健食品中,精選出十大重要微營養元素,針對不同年齡和性別需求,量身打造微營養補充方案,透過了解如何補充有效且正確的營養,才能從根本改善健康、抗老、遠離慢性病。

閱讀更多

青光眼多數沒自覺!正確診斷不只測眼壓,眼科醫師圖文解說,遠離視力衰退、失明

tCol 2021-01-27

照護線上

青光眼多數沒自覺!正確診斷不只測眼壓,眼科醫師圖文解說,遠離視力衰退、失明

青光眼的病因有許多種,因此表現也十分多樣化,但它們又會造成近似的視神經傷害與視野變化,因此被歸類在「青光眼」的診斷。臺大醫院青光眼科主任王清泓醫師提醒,多數青光眼病人是沒有自覺症狀,唯有靠定期的眼科檢查,才能早期發現。

閱讀更多

多數巴金森症患者超過50歲!行動遲緩、關節僵硬10症狀,治療巴金森症醫師圖文解說

tCol 2021-01-06

照護線上

多數巴金森症患者超過50歲!行動遲緩、關節僵硬10症狀,治療巴金森症醫師圖文解說

「林太太早,怎麼最近都沒看到林先生出來運動?」在公園走路時,方媽媽熱情地打招呼。「他呀,最近都沒什麼精神、動作很慢。」林太太苦惱地說:「而且他走路都走很小步、走不快,拖拖拉拉的,我就沒邀他出來運動。」「咦…他走路很小步?手會抖嗎?」方媽媽提醒:「如果有的話,要趕快去看醫師。我親戚也有類似的狀況,檢查發現是巴金森症,吃藥之後就有改善。」

閱讀更多

牙齒決定我們會不會得「失智症」?林志豪醫師:注意4件事遠離牙周病、腦部退化

tCol 2020-11-25

林志豪醫師

牙齒決定我們會不會得「失智症」?林志豪醫師:注意4件事遠離牙周病、腦部退化

牙齒的健康不是只有牙醫師會叮嚀大家!實際上牙齒連接著大腦的神經血管,兩者之間是互相影響彼此的存在,所以大家要特別注意牙周病 ,千萬不要錯過黃金治療期導致不得不拔牙。

閱讀更多

認真咀嚼,就能防失智上身!長壽專家白澤卓二:4關鍵讓頭腦清楚有活力

tCol 2020-10-30

李易紓

認真咀嚼,就能防失智上身!長壽專家白澤卓二:4關鍵讓頭腦清楚有活力

日本比台灣更早進入高齡化社會,現在更到了「百歲」年代。日本熟齡醫學權威,專長研究長壽基因以及阿茲海默症的日本醫學博士、御茶水健康長壽診所院長白澤卓二醫師說,過去大家會把50、60歲退休後的時間,稱作「老後」,但已經有不少人可以活超過100歲,甚至在80歲這個年紀,還能攀上聖母峰!白澤卓二在《今周刊》第四屆幸福熟齡臺日交流論壇上,以預錄影片的方式,用淺顯易懂的解說告訴大家,只要做足4件事,就能防止失智、讓自己到100歲都頭腦清楚、活得健康又長壽。

閱讀更多

幸福熟齡論壇》活力迎百歲,才是長壽的幸福!抗老名醫白澤卓二放送4祕訣,頭腦年輕不衰退

tCol 2020-10-29

李易紓

幸福熟齡論壇》活力迎百歲,才是長壽的幸福!抗老名醫白澤卓二放送4祕訣,頭腦年輕不衰退

《今周刊》周四(10/29)舉辦第四屆幸福熟齡臺日交流論壇,跨海邀請日本熟齡醫學權威,專長研究長壽基因以及阿茲海默症的日本醫學博士、御茶水健康長壽診所院長白澤卓二,分享如何能夠健康活到100歲的秘訣。白澤卓二以淺顯易懂的醫學解說告訴大家,只要做足4件事,就能讓自己到100歲都頭腦清楚、活得健康又長壽。

閱讀更多

睡不飽腦袋就變鈍,還可能提早失智!每天這樣睡、阿茲海默症風險降低至20%

tCol 2020-09-11

三島和夫, 伊藤和弘, 佐田節子

睡不飽腦袋就變鈍,還可能提早失智!每天這樣睡、阿茲海默症風險降低至20%

一旦熬夜,腦袋就會變得遲鈍,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RESM新橫濱睡眠與呼吸醫療保健診所的白濱龍太郎院長說:「如果睡眠不足的日子持續好幾天,記憶力和認知能力就會明顯衰退。」

閱讀更多

忘東忘西就是失智症前兆?醫師:老化健忘、阿茲海默症這樣區分

tCol 2020-09-01

林芷揚

忘東忘西就是失智症前兆?醫師:老化健忘、阿茲海默症這樣區分

台灣邁入高齡社會,失智症已是不可忽視的問題。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估算,國內目前約有28萬失智症患者。提醒民眾,健忘與失智症的記憶衰退不同,但若懷疑失智可能,應儘早就醫檢查。另外,與壓力相關的憂鬱、焦慮等心理病症都是大腦健康的警訊,未經妥善治療的憂鬱症也是失智症的危險因素之一。

閱讀更多

不是忘記,只是記不得!50歲後做對4件事預防、延緩失智症,對家人的愛不會消失

tCol 2020-07-20

萬子綾, 黃淑君, 楊婷雅, 蔡麗瓊, 楊香容, 鄭惠文

不是忘記,只是記不得!50歲後做對4件事預防、延緩失智症,對家人的愛不會消失

失智和正常老化有何不同?失智又被稱為漫長的告別(Long Goodbye),它給了我們很好的機會早做安排,讓自己和家人在記憶消失的過程中,愛卻不會消失。

閱讀更多

情緒憂鬱、個性改變要注意!醫師8招遠離失智,健康慢老才有幸福人生

tCol 2020-06-16

林芷揚

情緒憂鬱、個性改變要注意!醫師8招遠離失智,健康慢老才有幸福人生

隨著年紀漸長,當長輩出現個性、情緒上的明顯變化時,不少民眾都認為是「老頑固」,誤以為年老後都是如此。事實上,許多變化可能是失智的警訊,而非正常老化現象,提醒民眾提高警覺,並調整生活習慣、降低失智風險,才能享有健康、精彩的老年生活。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