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第一期

顯示第 415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98

傷腎臟原因多!不想洗腎,糖尿病、高血壓、抽菸、痛風9個常見風險不可不慎

tCol 2021-01-08

照護線上

傷腎臟原因多!不想洗腎,糖尿病、高血壓、抽菸、痛風9個常見風險不可不慎

民眾平常解尿的時候,若看到很多泡泡,大家心中都會緊張,擔心是不是敗腎或腎臟出問題,而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可能傷害腎臟的因素,究竟應該如何「顧腎」,又或是罹病的慢性腎臟病患者,平時應如何自處呢?請腎臟專家醫師來為你解說。

閱讀更多

胸部X光「無異常」卻肺癌末期…台大權威:出現這6種症狀就不妙,早期發現方法是這個

tCol 2021-01-07

陳晉興, 陳保中

胸部X光「無異常」卻肺癌末期…台大權威:出現這6種症狀就不妙,早期發現方法是這個

為什麼肺癌確診時,大多已進入第3期、甚至第4期?無聲無息的早期肺癌,該如何達到早期發現、及時治療的目標?

閱讀更多

我幫付頭期款,剩下給你繳!夏韻芬:3個理由,別送孩子有貸款的房子,會好心沒好報

tCol 2021-01-06

夏韻芬

我幫付頭期款,剩下給你繳!夏韻芬:3個理由,別送孩子有貸款的房子,會好心沒好報

對於很多父母親,喜歡在退休前買房子、買保險送給孩子,但是卻又說「我只幫你們繳費到現在,之後,你們自己繳」,這種帶有負債的禮物還是不送為好。

閱讀更多

下肢冰冷、血糖過高,當心動脈阻塞、腳中風!醫師圖解做好血管保養,常保雙腳勇健

tCol 2020-12-04

照護線上

下肢冰冷、血糖過高,當心動脈阻塞、腳中風!醫師圖解做好血管保養,常保雙腳勇健

張阿姨被診斷出糖尿病,她聽從醫師的建議開始積極運動,因此每天早晨都到公園散步,原本一天都能走上四圈,約莫2000公尺的距離。但最近張阿姨只走一小段路,就會開始腳痛,必須停下來休息。張阿姨發現自己走的距離越來越短,有次竟然走不到50公尺,就開始感到痠痛,雖然坐下來休息一會兒又能繼續走,但走不到50公尺,那種難受的痠麻痛感又再度襲來。

閱讀更多

大腸癌早期沒症狀,糞便潛血篩檢陽性別輕忽!4個動作做足,降低致癌風險

tCol 2020-10-23

李易紓

大腸癌早期沒症狀,糞便潛血篩檢陽性別輕忽!4個動作做足,降低致癌風險

20201119編按:不孕症權威、台大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陳信孚11/17因癌症病逝,消息人士證實他罹患的是大腸癌,醫界感嘆這是生殖醫學領域的重大損失。究竟大腸癌要怎麼預防,怎麼樣早期發現?這篇文可以給你正確觀念。

閱讀更多

爬樓梯喘、心臟跳到快蹦出,不是心臟病而是肺腺癌!醫生:肺癌早期呼吸道症狀別輕忽

tCol 2020-09-11

李易紓

爬樓梯喘、心臟跳到快蹦出,不是心臟病而是肺腺癌!醫生:肺癌早期呼吸道症狀別輕忽

台灣去年約9700人因為「新國病」肺癌不幸離世,患者多是出現呼吸道症狀而前往醫院求診,但是有民眾卻是因為心跳常常超過100下、爬樓梯容易喘,以為是心臟有問題掛了心臟科,沒想到竟然是罹患肺腺癌!

閱讀更多

中年後接連確診乳癌、子宮內膜癌 家醫科醫師:人生,不該原地等死,而要「從心得力」

tCol 2020-09-08

尤聰光

中年後接連確診乳癌、子宮內膜癌 家醫科醫師:人生,不該原地等死,而要「從心得力」

「我是定期自我檢查而發現乳癌的患者。」陳淑媜說,二○○七年一、二月間,洗澡時發現右側乳房不太對勁,但她因忙於看診及值班,沒有時間進一步去檢查。自己是家醫科醫師,也知道檢查時間點很重要,必須是月經結束一個禮拜的時候,沒有受女性荷爾蒙影響,乳腺沒有腫脹的情況下,檢查比較準確。直到同年五月護理師節,在某次講堂上,一位北榮護理師分享她是乳癌患者的經歷,並送上一本書。聽完護理師的分享並看完書籍後,陳淑媜回家再自我檢查一次,發現腫塊還在,決定到花蓮慈濟醫院檢查,確診是乳癌。和主治醫師討論後,因自己已四十六歲,不打算再生育,決定直接動刀將腫瘤切除。

閱讀更多

50歲後,得大腸癌機率比流感還高?多數患者無症狀,4種篩檢及早做最重要

tCol 2020-08-28

生活i健康

50歲後,得大腸癌機率比流感還高?多數患者無症狀,4種篩檢及早做最重要

大腸直腸癌宛如無聲的殺手,最常見的症狀就是「沒有症狀」。不過,透過定期篩檢,早期癌的治癒率和5年存活率可達90%,是醫師眼中適合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並可預防的癌症。

閱讀更多

大腸癌發生率攀高,不幸罹患癌症怎麼辦?大腸直腸外科醫師擬定「分期治療」計畫

tCol 2020-08-18

照護線上

大腸癌發生率攀高,不幸罹患癌症怎麼辦?大腸直腸外科醫師擬定「分期治療」計畫

大腸癌發生率逐年攀高,若不幸罹患大腸直腸癌該怎麼辦?臺中榮民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陳周斌醫師分享大腸直腸癌治療攻略!

閱讀更多

50歲後大腸癌風險高,「預防」很重要!醫師:注意5個危險因子、1招降低死亡率

tCol 2020-08-11

林芷揚

50歲後大腸癌風險高,「預防」很重要!醫師:注意5個危險因子、1招降低死亡率

大腸直腸癌已蟬聯多年十大癌症發生人數第一位,50歲以上罹患大腸癌的比率也有逐年上升的趨勢 ,究竟該如何有效「預防」大腸癌?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