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4
胡碩勻
李媽媽有一對兒女,她幫15歲的女兒與16歲的兒子各買了1張6年期儲蓄險,年繳保費各50萬,投保時以自己為要保人,女兒、兒子為受益人,6年期滿各可領回300萬。李媽媽原本想用這筆費用作為兒女出國的留學經費,沒想到繳費期滿後,卻接到國稅局要求補繳贈與稅38萬,同時還因漏報這筆贈與款項,國稅局再多開罰1倍,總共連補帶罰,補繳76萬。
閱讀更多
2021-06-10
阮慕驊
我在當記者跑新聞時,心中念念不忘股票,午休時間常跑到號子,也就是證券公司的營業大廳看電視牆。早年股市熱,但資訊來源少,股民都會跑到證券公司看盤。那時各家券商都把分點營業大廳設在一樓方便股民,不像現在都網路下單,證券公司分點搬到樓上去了,不會再租一樓。
閱讀更多
2021-06-04
阮慕驊
規劃老後退休金要提早有系統的進行,目的在早一點達到財富自由。如果能達成不靠薪水收入,依靠投資收入就可以滿足生活支出所需,大體上可以叫財富自由。
閱讀更多
2021-05-10
張琨琳(小富爸爸)
我第一份工作是1997年,在花旗銀行從事房屋貸款專員。還記得主管當時告訴我們,在外商銀行一定要學會投資,才能算是一個銀行家,天真的我也認為自己將來一定會成為銀行家,所以1999年,便憑藉著感覺開始投資台灣股市、基金。
閱讀更多
2021-04-26
方天龍
當你到了50歲時,如果不含房子,需要擁有多少資產才夠呢? 1,000萬?2,000萬?還是更多?為什麼這個期望,大多數人都可望而不可及?感嘆著錢還是愈理愈少;其實只要擁有正確的觀念,做好準備,認清一些「生財法則」,50歲財富格局絕對大不同!
閱讀更多
2021-01-15
今周刊
「年輕時,我年收入最高一度達200萬元,卻存不到多少錢;反而是進了銀行當行員,從月薪25,000做起的這10年,才累積了一點財富。」
閱讀更多
2020-11-16
黃健誠
「加薪太難,要有錢,不如好好地靠自己研究如何投資。」在新聞圈已有十年資歷的財經主播詹璇依,一開口,就先給了小資族一個中肯建議。但是,理財這件事「知易行難」,就算知道要做功課,面對複雜的理財工具及數字,卻往往不知從何開始,對此,詹璇依認為,「可以先從簡單的事情做起。」
閱讀更多
2020-08-28
李建興, 羅立群, 鄧小燕
李嘉誠對兩兒子李澤鉅、李澤楷的培養,可謂是「步步為營,煞費苦心」。雖然兩個兒子是含著金湯勺出生,但李嘉誠並沒有在物質上,給予過分優渥的環境,反而從小讓他們乘坐公車、勤工儉學,培養其獨立自主、勤儉持家的良好習慣。
閱讀更多
5/ 7
第 5頁,共 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