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管子

顯示第 11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78

醫師的暖心錦囊:斷食只是縮短餘命的消極選擇,而不是善終的必備歷程。不斷食,當然也可以善終

tCol 2025-03-28

謝宛婷

醫師的暖心錦囊:斷食只是縮短餘命的消極選擇,而不是善終的必備歷程。不斷食,當然也可以善終

善終是一種歷程、心境、情緒、關係、靈性的平安。斷食只是縮短餘命的消極選擇,而不是善終的必備歷程。不斷食,當然也可以善終,而且比比皆是。

閱讀更多

高齡者尋短非孤例!醫談「瓊瑤的死亡教育」,5提點陪走人生最後一哩路:「善終」絕非輕生了結生命

tCol 2024-12-05

黃軒 / 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

高齡者尋短非孤例!醫談「瓊瑤的死亡教育」,5提點陪走人生最後一哩路:「善終」絕非輕生了結生命

編按:縱橫文壇半世紀的作家瓊瑤昨(12/4)被發現在淡水住家輕生逝世,享壽86歲。瓊瑤與平鑫濤鶼鰈情深,在丈夫過世前親見他因中風、失智臥床,最終只能倚賴鼻胃管維生,讓瓊瑤關切「善終權」,也曾發表言論支持「安樂死」。瓊瑤身後更由友人在臉書發出千字遺言,盼未來能找到人道方式,幫助「老人」們快樂的「歸去」。對此, 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也在粉專發文,表示高齡者面對老病的身心痛苦,易萌生離世念頭,瓊瑤絕非孤例。但他認為瓊瑤雖有死亡教育的觀念,卻未曾擴及到家庭中每個成員,呼籲各界應關注生死教育議題,並落實「預立醫療諮商(ACP)」,「才能安樂善好自己的死亡!而不是輕生!」

閱讀更多

他注意飲食,日行1萬步,檢查卻有大腸癌前兆!超過1年才接受「這檢查」,罹癌風險高2.8倍

tCol 2024-10-24

NOW健康

他注意飲食,日行1萬步,檢查卻有大腸癌前兆!超過1年才接受「這檢查」,罹癌風險高2.8倍

73歲羅先生患有三高,平常相當注意健康飲食,且每日養成日行1萬步的習慣,但今年初卻收到糞便潛血篩檢結果為陽性,就醫接受大腸鏡檢查,發現最深處的盲腸有顆4公分大瘜肉。醫師當下採取內視鏡黏膜切除術(EMR)將息肉順利切除,病理化驗為腺瘤性瘜肉,若延誤處理,恐有癌變風險。

閱讀更多

70歲癌末法師白天講經,晚上睡棺材!他「與身體和解」在家尊嚴離世…4照護模式讓末期病人安寧善終

tCol 2024-08-12

郭美懿

70歲癌末法師白天講經,晚上睡棺材!他「與身體和解」在家尊嚴離世…4照護模式讓末期病人安寧善終

台灣推動安寧療護多年,儘管國人多數認可這個觀念,但對於安寧仍存在許多迷思,認為安寧療護就是等死、放棄治療,甚至跟「安樂死」劃上等號。事實上,安寧療護有多種形式,也不是只有住在醫院才能接受治療,能依病人心願選擇居家或在社區,在生命最後階段得到妥適安心的照顧。

閱讀更多

母親88歲後,能走到廁所、也吃得了美食!直到最後都沒把我和弟弟忘記,兩年後在睡夢中與世長辭

tCol 2024-07-04

黑川伊保子

母親88歲後,能走到廁所、也吃得了美食!直到最後都沒把我和弟弟忘記,兩年後在睡夢中與世長辭

如果將年輕時的身體設為一百分,接下來的日子,分數會緩步減少。但是這不是必須悲傷,也不是必須逆轉的事。因為細胞和神經系統在充滿了旺盛活力下死去是件相當痛苦的事。活跳跳的心臟驟然停止,光是想像就很痛苦。事實上, 經歷過這種狀況而生還的人, 也是這麼說的。

閱讀更多

15年陪伴7千人走完生命旅程…安寧醫師謝宛婷:每天都要活得淋漓盡致,不留遺憾「笑到死」

tCol 2023-10-23

小虎文

15年陪伴7千人走完生命旅程…安寧醫師謝宛婷:每天都要活得淋漓盡致,不留遺憾「笑到死」

「沒有醫師希望病人死亡,但我們捫心自問,到底誰能掌控生死?」奇美醫院緩和醫學科主任謝宛婷醫師在安寧病房工作的15年,陪伴逾7千位病人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更為了推廣「病人自主」跨讀法律研究所,成為少數擁有法律學位的醫師。而今,謝宛婷在台南開設獨立書店,盼能將對善終的思索從白色巨塔帶進社區,即使人生迷路了,也能有個所在安頓自己、探尋答案。

閱讀更多

「是為你們,不然誰想這樣過活」!癌末父臨終前終獲放手,「安寧緩和」讓家人尊嚴的走完最後

tCol 2023-09-08

林靜如, 鍾依庭, 彭志煊

「是為你們,不然誰想這樣過活」!癌末父臨終前終獲放手,「安寧緩和」讓家人尊嚴的走完最後

我很感激當時父親的醫生,他建議我們拔管讓父親逐步學習自行呼吸,因為他判斷父親或許因為長期和纖維化的肺共存,所以呼吸指數本來就沒有一般人好,可以讓他試試看在及格邊緣拔管。

閱讀更多

當年自私留住病母,求醫師插管延命「酷刑3年」!利菁懺:再做一回我的媽媽,願用一生補償

tCol 2023-05-14

郭美懿整理

當年自私留住病母,求醫師插管延命「酷刑3年」!利菁懺:再做一回我的媽媽,願用一生補償

當親愛的家人走到生命終點,許多人總面臨該盡全力搶救或讓對方沒有痛苦離世的兩難。知名主持人利菁在母親節前夕發文,自責為了留住病母,讓醫師為媽媽插上鼻胃管延命,更為了不讓媽媽拔掉 管子 而綁住她的手,人生最後3年不能吃、不能說、不能動猶如「酷刑」。有醫師便呼籲,生命是為了享受人生而繼續,應尊重病人主張,維持生命最後的尊嚴。

閱讀更多

升壓劑停掉管子拔掉,他忍住淚水很清楚,這樣善終對媽媽最好!暖醫:如果是我,也會做一樣決定

tCol 2023-05-13

Icu醫生陳志金

升壓劑停掉 管子 拔掉,他忍住淚水很清楚,這樣善終對媽媽最好!暖醫:如果是我,也會做一樣決定

「媽媽目前的腦幹反射都測不到,升壓劑停掉以後,血壓就會掉,可能很快就會心跳停止,但是,也有可能會再維持一段時間。」面對眼前的神經科醫師,即使他是專家,我還是一貫的說明,因為此刻的他,身份是家屬、是阿嬤的兒子。

閱讀更多

「一根管子」引爆後母繼子大戰…中風、失智該不該插鼻胃管?醫推「胃造口」解決兩難:保有生活品質

tCol 2023-04-18

郭美懿

「一根 管子 」引爆後母繼子大戰…中風、失智該不該插鼻胃管?醫推「胃造口」解決兩難:保有生活品質

作家瓊瑤與丈夫平鑫濤鶼鰈情深40年,但平鑫濤晚年罹患失智症臥病在床,瓊瑤更在他生前為了一根鼻胃管,與三名繼子女槓上。當時,瓊瑤認為放鼻胃管是對丈夫的折磨,但平家子女們則不忍父親單靠營養點滴續命「慢慢餓死」。其實除了鼻胃管之外,吞嚥困難的病人仍有「胃造口」手術可以選擇,不但不會影響外觀、也較舒適,能讓病人保有較佳的生活品質。

閱讀更多

1/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