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老人醫學

顯示第 11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21

春節「霸王級寒流」報到?小年夜轉濕冷,一路冷到初二…醫:年長者「對低溫適應差」防4健康危機

tCol 2025-01-22

國泰綜合醫院老人醫學科主治醫師 郭惠伶

春節「霸王級寒流」報到?小年夜轉濕冷,一路冷到初二…醫:年長者「對低溫適應差」防4健康危機

編按:春節將至,最新的氣象預報也出爐!受東北季風影響,週五至週日(1/24~1/26)將轉濕涼,小年夜(1/27)氣溫驟降,越晚越冷,北台灣平地可能降至10度以下,週末(1/25~1/26)迎風面水氣充沛,北部、東半部及南部山區可能下雨,2000公尺以上高山也有降雪機率。而這波冷氣團將從小年夜(1/27)一路影響到年初二(1/30),強度恐達寒流等級。雖然28日午後轉晴,但受「輻射冷卻」效應影響,平地最低溫更可能降到5度以下。國泰醫院 老人醫學 科主治醫師郭惠伶指出,年長者因多重慢性病、多重用藥、身體與認知功能下降、生理機能儲備降低以及抗壓性較弱,對低溫的適應能力較差。此外,氣溫與濕度的變化也可能使原有的慢性病加劇,增加就醫頻率。提醒年長者面對氣溫變化,要特別留意呼吸系統、心血管、跌倒骨折與缺脂性皮膚炎等4大健康注意事項。

閱讀更多

台灣近3成長者「多重用藥」!老年醫揭4大危險組合:這款藥配抗憂鬱藥吃「嚴重恐昏迷」

tCol 2024-10-01

蔡曉萱 整理

台灣近3成長者「多重用藥」!老年醫揭4大危險組合:這款藥配抗憂鬱藥吃「嚴重恐昏迷」

隨著年齡增長,許多長者面臨多種慢性病問題,不知不覺中成為「多重用藥」的高風險族群。根據健保資料庫分析,台灣 65 歲以上長者近3成都有多重用藥情形。為何多重用藥會帶來風險?如何確保長者用藥安全?本文將詳細解析。

閱讀更多

假如有一天面對死亡,你想怎麼做?醫:不忌諱談死亡與失智,才能幫助我們在愛中告別

tCol 2024-08-21

陳乃菁 醫師

假如有一天面對死亡,你想怎麼做?醫:不忌諱談死亡與失智,才能幫助我們在愛中告別

身為 老人醫學 科醫師,失智症是生活日常,並不讓我害怕,反倒是怕在診間聽到長輩這樣說自己:「活這麼老,怎麼不死一死。活著真沒意思。」他們的表情灰心喪氣,可等我回顧一下他的病史,往往沒發現什麼大問題,沒罹患影響心智能力的疾病,甚至連衰弱跡象也沒有。年長者喊著想去死,但這種話晚輩可不敢接,更不敢主動問,於是我的診間常出現另一種與死有關的狀況,例如家屬會焦慮地問:「陳醫師,媽媽反覆住院,肺積水,營養不良,體重只有三十二公斤,我要怎麼幫媽媽增強免疫力啊?」我翻看病歷後說:「你媽媽已經九十二歲,身體又已經走到這樣的狀況,你們有想過依照媽媽的意願來處理嗎?她是希望順其自然,還是急救到最後呢?」家屬一臉茫然,「我不知道她的意願是什麼,她沒有清楚交代過啊。」接著又囁嚅地說:「我想,應該是不希望過多的醫療介入……可是我不敢做決定,萬一我猜錯了或者家人反對呢?」

閱讀更多

老後變瘦別開心!體重一年內掉5%恐陷「衰弱前期」…3指標自我檢測:「坐下去站不起來」也中

tCol 2024-04-12

郭美懿

老後變瘦別開心!體重一年內掉5%恐陷「衰弱前期」…3指標自我檢測:「坐下去站不起來」也中

據衛福部國健署「長者衰弱評估」篩檢結果,全台20萬名65歲以上社區長者中,有逾6成都處在「衰弱前期」或「衰弱狀態」,而衰弱症是從健康邁向失能的臨界點,恐造成認知功能混亂、記憶力減退、造成跌倒、住院或死亡的風險。要防範衰弱症,可從飲食與運動開始做起,熟齡族也可以在家自我檢測,若1年內體重減輕3公斤或5%、凡事提不起勁,以及不用手支撐就無法從椅子上站起來5次,就可能是衰弱前期或衰弱症。

閱讀更多

走路慢、記性差、藥吃比飯多…只是正常老化?台大醫師:出現5狀況可帶爸媽看「老年醫學科」

tCol 2023-05-16

郭美懿

走路慢、記性差、藥吃比飯多…只是正常老化?台大醫師:出現5狀況可帶爸媽看「老年醫學科」

至2022年6月底為止,台灣65歲以上人口已超越398萬人,因應高齡化社會來臨,追求活躍老、健康老蔚為潮流,也帶動老年醫學的發展。不過,究竟什麼是老年醫學?哪些狀況適合去看老年醫學科呢?

閱讀更多

高齡醫學醫師不藏私,教如何「好嚼美味」增食欲:3原則照顧爸媽,找回「吃」的幸福

tCol 2023-02-20

小虎文

高齡醫學醫師不藏私,教如何「好嚼美味」增食欲:3原則照顧爸媽,找回「吃」的幸福

「做一桌好菜,是為了把人聚在一起,無論你活到幾歲,都渴望一種叫做『團圓』的味道。」老年醫學科醫師傅裕翔休診後不聊健康,反倒端出一道道好菜,營養均衡雖是必須,更要在口感與美味下足功夫,因為想長命百歲,除了「吃得健康」,也要「吃得下」、「吃得好」。

閱讀更多

遠離失能才能好好老!高齡醫學權威陳亮恭:從中年開始學習「自立生活」,動起來就對了

tCol 2022-07-11

楊雅馨

遠離失能才能好好老!高齡醫學權威陳亮恭:從中年開始學習「自立生活」,動起來就對了

2020年史丹佛大學公布「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World’s Top 2% Scientists 2020)」,台灣臨床醫學領域共有241位上榜,台北市立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排名第2,也是高齡醫學領域唯一的獲選者。身為知名的高齡權威,他掛心的是,如何讓現在及未來的長者都能遠離失能、失智。

閱讀更多

70歲母親有性生活,她震驚到想消失!林靜芸:要替媽媽開心,女人愈老性愛質量愈好

tCol 2021-05-05

林靜芸醫師

70歲母親有性生活,她震驚到想消失!林靜芸:要替媽媽開心,女人愈老性愛質量愈好

小芳陪娘家父母去旅遊,三個人同住,一晚醒來,發現70歲的父母在作愛,小芳震驚的不知該如何思考!小瑜的父親過世,70歲的母親經營銀樓,總是打扮得漂漂亮亮,小瑜有一天沒通知就回家,卻發現母親和只穿內褲的男人在臥室,小瑜無法接受,多希望自己立刻從地球消失。

閱讀更多

中年後罹肺炎、流感症狀更嚴重恐致命?完整提升免疫力術:疾病「這樣」療癒,你就是自己最好的醫生

tCol 2020-02-29

生活i健康

中年後罹肺炎、流感症狀更嚴重恐致命?完整提升免疫力術:疾病「這樣」療癒,你就是自己最好的醫生

通常老人、孩童因為免疫力較弱,流感易併發重症,但中壯年卻是免疫力太強,流感併發肺炎,症狀反而更加嚴重,甚至喪命,這就是所謂的「免疫風暴」。不只流感,曾經對台灣造成重大損失的SARS風暴,也是如此。因此,許多醫師並不鼓勵民眾特別提升免疫力,最重要的是平衡。早在兩千多年前的希臘,現代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就說過:「疾病的療癒是透過自身的自癒力,醫生只是從旁協助而已。」培養均衡免疫力的好習慣,激活身體的抗病能力,你就是自己最好的醫生。

閱讀更多

三度戰勝癌症、95歲持續挑戰馬拉松「沒死的話,我一定會再來!」終點站前,我們相互扶持

tCol 2019-09-02

布魯斯.葛里森

三度戰勝癌症、95歲持續挑戰馬拉松「沒死的話,我一定會再來!」終點站前,我們相互扶持

老人醫學 的相關研究當中,最有力的發現是社會關係強的人,在晚年特定期間內的存活機率提高百分之五十。社會網絡對人類帶來的效果,比運動更強,甚至和戒菸差不多。癌症病人的研究也顯示,身邊有朋友陪伴跟孤單者相比,前者病情加重的速度比較緩慢。

閱讀更多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