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6
周欣悅
讓備受國際推崇的心理學家告訴你,金錢不只是交易工具,更會牽動我們的情緒、人際關係、行為和決策……你怎樣看待錢,就會得到怎樣的人生。
閱讀更多
2023-10-06
吳軍
在做到長期專注之前,需要知道生命中的事情,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說起重要的事情,你可能會列舉出愛情、友誼、健康等。它們的確非常重要,失去它們,生活就沒有意義。但是,如果一定要說出生命中那些不重要的事情,你就遲疑了,因為很多事情你都想做,放掉哪個都捨不得。
閱讀更多
2023-09-21
林暐鈞
「你可以自己定義,50後的好命是什麼!」現年53歲的馬藝玲在無印良品服務1年多,她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定義的退休方式,只要內心歡喜就好。她在兩個孩子長大之後,積極參與坊間與社大課程,進而起心動念開啟斜槓生活,豐富50後的人生體驗。包容力極高、願意放下身段學習的她,也因為喜歡穿搭,被主管邀請擔任網店模特兒;因著過去總把家裡打點好的習慣,在職場裡找到極大成就感,「整理賣場,是我感到最有成就感的工作!」
閱讀更多
2023-07-21
許峰源
如果今天我們要去探病──對方四十多歲,事業經營正成功,卻被診斷出罹患癌症末期,老婆帶著四個孩子,最小的女兒只有三歲。今天我們要到安寧病房去探望他,請問,我們應該對病人說些什麼?對家屬及孩子們說些什麼?我們自以為的好口才派得上用場嗎?
閱讀更多
2023-07-16
營養醫學博士 劉博仁
多年來,癌症一直高居台灣十大死因首位,所幸,進步的醫療為眾多癌友爭取到更多生存的機會,也因此,除了勇敢對抗,病人更需學習如何與癌細胞和平共處。本書從治療、調理、日常保健三個面向切入,解除大家對癌症的各種疑惑,幫助癌友用最有效,也最適合自己的方式,重拾健康。
閱讀更多
2023-07-13
許峰源
生命是由無數有形、無形、可控制、不可控制的因素所組成,真正決定我們命和運的,往往是那些無形的、不可控制的因素。不過,雖然無形的、不可控制的因素具有決定性的強大力量,但不代表我們在命運面前永遠只能是輸家,我們依舊掌握著轉運造命的關鍵密碼!
閱讀更多
2023-07-05
丹尼爾.高曼, 理查.戴維森
多工任務(multitasking)的想法是一個迷思,因為大腦是不會多工任務的,只會很快的從一個任務(我的工作)切換到另外一個任務(那些好笑的影片、朋友的新消息、逼人的簡訊)。每一次轉換,我們的注意力強度就大大減低了,有時候要花幾分鐘,才能夠重回原本專注的深入程度。
閱讀更多
2023-07-04
營養醫學博士 劉博仁
多年來,癌症一直高居台灣十大死因首位,所幸,進步的醫療為眾多癌友爭取到更多生存的機會,也因此,除了勇敢對抗,病人更需學習如何與癌細胞和平共處。本書從治療、調理、日常保健三個面向切入,解除大家對癌症的各種疑惑,幫助癌友用最有效,也最適合自己的方式,重拾健康。
閱讀更多
2023-07-01
中時 陳淑芬
新北市10年前爆發「警界媽寶」事件,葉姓員警找父母到分局幫趕製識別證,引起軒然大波,葉辭職後,2020年高考及格分發到中市太平區公所再惹爭議,遭人爆料去年請假逾百日、上班叫救護車12次,還申訴遭主管霸凌、要求國賠,離譜行徑讓同事頭痛不已。區公所今天回應表示,葉工作績效不佳、作事消極,去年考績丙等,已列重點輔導。
閱讀更多
2023-06-28
盧亞屏
過去我們被教育要有謙遜美德,即使別人稱讚自己子女,通常要立刻否認並補充連說「不成材」或是「還不成氣候」等等,才不會被視為不禮貌。除此之外,向他人讚美自己的子女,在今日仍是不合禮節嗎?還是有什麼界線或潛規則需要注意?否則一不小心出界,「真心讚美」隨即翻車成為「有意的炫耀」?
閱讀更多
5/ 29
第 5頁,共 2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