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30
林靜芸醫師
根據109年12月體育署的資料,台灣規律運動人口只約33%,也就是說台灣大部分的人沒有良好的運動習慣,尤其是忙著賺錢生活的年輕人。小莉就是典型沒運動的病人。她37歲,被公司派到大陸,抛夫棄子工作了三年。期間她月經變亂,該來的時候不來,來了就停不住。接著發生心悸、失眠、腸躁、憂鬱、蕁蔴疹、肥胖等等困擾。小莉不得不請求調回台灣。
閱讀更多
2022-03-17
李易紓
編按:知名作家吳淡如昨日(3/16)在臉書透露,自從7年前做斷層掃描在肺部發現20個肺結節後,每年都會到醫院例行性的CT檢查。昨天檢查安全過關,她提醒步入中年後都應定期健檢,也分享:「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好好活在當下,有陽光就要享受。」吳淡如說,7年前媽媽一到醫院檢查就發現是第4期肺腺癌,當時醫生詢問家族病史,發現母親所有姊妹都得過肺癌,立刻開單叫她去做斷層掃描。「結果發現20個結節,唉喲好多啊…還好都小於0.5公分。」她推測可能是小時候多次罹患肺炎所致,「某些癌細胞在你免疫力好的時候是會休息的,你不好的時候就開始大軍入侵…。」吳淡如說,過去7年來,年紀稍長的表親們發病比例很高,且幾乎都是肺癌,他們未必抽菸,也多生活在好山好水的宜蘭,不能以空氣污染來解釋病因,只能說家族中的罹癌基因力量強大。「如果說這20個肺部的小白點給我什麼啟示的話,那就是年輕時曾是憂鬱文青的我,現在就算心情不好,時間也很短。」因為中醫認為心情不好會傷肺,她因而練就「過2分鐘就變樂觀的本領」。她也提到,感謝這些小白點讓她關照自己,也注意補充足夠營養、在乎免疫力,笑稱:「孩子太小,沒資格真的生病!」昨天吳淡如做完斷層後「宣判無罪」,肺結節沒有長大,減肥中的她特別犒賞自己吃了鹹酥雞和剉冰,歡慶自己「又可以好好的活一年」。醫師表示,肺癌早期沒有明顯症狀,多半需要藉由健康檢查來發現是否有異狀,通常小於1公分的結節定期追蹤即可。但若追蹤時發現結節變大、長厚,甚至型態改變就需要進行手術,究竟有哪些病徵應該注意?(原文刊登於2020/9/29,更新時間為2022/3/17)
閱讀更多
2022-03-08
黃惠如
「我的老師說有重大疾病的人身上有股味道,」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系教授韓柏檉已過世的妻子張幼香在他們合著的《排毒舒食盛宴》中,回憶韓柏檉罹癌的過程。
閱讀更多
2022-03-02
蓓兒・帕瓦
從班森教授身上學到的放鬆反應法(腹式呼吸、肌肉放鬆技巧以及反覆念誦某個字詞),再加上我對正念減壓療法的研究,我研發出一套獨特的深呼吸技巧。我成功地在自己以及患者身上證明它的成效。
閱讀更多
2022-02-18
照護線上
在一個平凡的早晨,六十多歲的王先生坐在餐桌吃早餐、看報紙。挪動姿勢的時候,突然感到背部劇痛,雙腳麻木無感、動彈不得。
閱讀更多
2022-02-06
蕭婷方整理
新光醫院婦產科醫師林禹宏4年前血癌康復後,時隔一年身體出現排斥反應,需仰賴24小時呼吸器才能活下來;孰料,去年3月開始 肺臟 功能下降,需有 肺臟 移植才能活下來。林禹宏苦撐至去年12月,病情惡化送醫搶救,目前仍在等待 肺臟 器捐救命。林禹宏的女兒昨(5)日在臉書上寫下父親的病況,希望各界能支持器捐,更期待能出現A型 肺臟 助父親康復、恢復門診。她寫下,「我們每個人生下來都有改變世界的能力,邀請你分享給更多人,也許就剛好成就了那個差一點點的關鍵」。
閱讀更多
2021-12-10
照護線上
一名70多歲阿公,長期喘到不行,每次躺下就像肺部溺水一樣,完全沒辦法好好睡覺,半年來只能坐著睡,心電圖檢查發現是心房顫動造成心臟衰竭,在嘉義長庚醫院心臟衰竭中心主任潘國利建議下接受心房顫動電燒手術後,阿公終於能夠躺下來好好睡覺,讓阿公覺得鬆了一口氣,總算找回了理想生活,且術後追蹤心臟收縮指數也有明顯進步。
閱讀更多
2021-12-10
照護線上
「醫師,最近天氣比較冷,我先生早上起床的時候都一直咳,咳到胸口很痛,咳出來的痰還有血絲,已經吃過感冒藥,但是沒什麼改善。」王太太擔憂的說,「疫情期間得戴口罩,可是他只要戴口罩就覺得很喘,吸不到空氣。」「咳多久了?」醫師問。「應該持續了3個多禮拜。」王太太想了想說。
閱讀更多
2021-12-03
NOW健康
許多人聽過膽囊結石,發作時痛到在地上打滾,但膽囊也可能長出壞東西,台灣每年就有1千多人罹患膽囊癌。膽囊位於腹腔深處,很難透過觸診發現異狀,不少患者是在出現上腹痛、噁心嘔吐、食慾與體重下降、右腹出現腫塊、黃疸等不適症狀時,就醫檢查才確診。
閱讀更多
2021-10-15
照護線上
曾經擔任多年空姐的陳女士,雖然已五十多歲,但外型依然相當亮麗。「醫師,我的左邊乳房有摸到硬塊。」陳女士憂心地說。「有其他的不舒服嗎?」醫師問。陳女士搖搖頭,說:「沒有特別不舒服,但是最近體力變得比較差,經常會覺得很累。」
閱讀更多
4/ 10
第 4頁,共 1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