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06
黃明惠 整理
據統計,台灣洗腎人口密度高居全球之冠,罹患腎臟病人口約12%,推估洗腎人口數超過9萬大關。飲食習慣與身體健康息息相關,一般民眾常認為,會造成洗腎的原因,不外乎是吃太鹹或太重口味,不過腎臟科醫師洪永祥指出,造成洗腎的原因,「吃太鹹」已經退居第二名,以台灣目前第一傷腎的飲食是「吃太甜」。
閱讀更多
2023-04-06
蔡碧月
從年輕就出書教居家收納的楊賢英,被外界封為「家事達人」。照理,達人應該沒有斷捨離的煩惱,事實卻非如此,20年前買的衣服、昔日照片要不要丟?都曾讓她傷透腦筋。
閱讀更多
2023-04-06
游能俊, 黃惠如
編按:為什麼三餐吃得那麼少,那圈肚子還是消不掉?多吃蔬菜、水果,平常還會多走路,腰圍怎麼反而愈來愈寬?明明不愛甜食、不吃消夜、BMI也正常,怎麼就得了糖尿病?醫學證實,腹部脂肪除了讓身材變形,更令我們陷入「醣 胖 」危機,也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中風的共同危險因子!台灣超過200萬人罹患糖尿病,更有600萬人糖尿病前期而不自知,關鍵就在肚子上的那圈「脂肪」。所謂醣 胖 ,就是攝取過多的醣類,加上長期久坐活動少,導致體內囤積肝糖、體脂肪,致使我們陷入「胰島素阻抗」危機,這可說是慢性病的關鍵密碼。而且,更容易令我們陷入「醣 胖 」危機的,是潛藏在一日三餐中看似無害的「醣類」食物,包括飯、麵、麵包等主食,以及搭配的調味醬料與加工食品,比起可見的糖,例如蛋糕甜食、珍珠奶茶等,更容易讓我們失去警覺。如何改善?別急著戒醣!從一份醣開始,建立活力慢老新日常游能俊醫師行醫30年,照顧過無數糖尿病患者,自己也曾陷入糖尿病前期的危機,讓他決定「以身試醣」,各種食物下肚後親身扎針實測血糖,證明醣類份量是關鍵,並建立運動習慣,成功逆轉糖尿病前期,還瘦下24公斤,體脂率從30%降到18%,6年來體脂率都維持在20%以下!他是怎麼做到的?
閱讀更多
2023-04-01
林芷揚
清明節即將到來,許多民眾會享用傳統美食「潤餅」。不過,一般潤餅含有肥肉、紅燒肉等高油脂肉類,再加上屬於油脂類的花生粉,一次兩個潤餅下肚,熱量恐怕直逼一個便當。
閱讀更多
2023-03-29
張曼娟
年近70的母親情緒激動對著負責照顧的小女兒喊道,「我就是小孩子!我就是小孩子!你要像照顧小孩子一樣照顧我,這就是報恩!你懂不懂?什麼叫作自己的生活?你的生活就是要照顧我!」
閱讀更多
2023-03-27
郭美懿
台灣男性的痛風盛行率平均高於全球5倍以上,不少人因為熱愛珍奶、雞排、啤酒等美食而導致「帝王病」痛風發作。醫師提醒,想避免痛風發作,日常飲食就要注意,最好不要吃海鮮、內臟、動物脂肪等高普林食物,酒類、含糖飲料、尤其含果糖的手搖飲都要避免,才能免受痛風發作之苦。
閱讀更多
2023-03-26
洪慧如 整理
脂肪肝是現代人最常見的肝臟疾病,基隆長庚紀念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錢政弘日前於臉書上分享,一個他親眼所見「消除脂肪肝」的驚人案例。一位一年前還患有中度脂肪肝的60多歲婦人,一年後再回來做超音波,肝臟竟完全正常,脂肪肝消失了,不但如此,體重這一年也減下快10公斤,她是怎麼做到的?
閱讀更多
2023-03-22
郭美懿整理
馬來西亞藝人艾成2022年8月離世,遺孀王瞳與艾成家人尚未走出傷痛,未料今(3/22)日傳出大弟艾翔驟逝噩耗。據了解,艾翔日前才從台灣回到馬來西亞,卻在20日凌晨4點40分因心肌梗塞猝死,跟艾成一樣享年40歲。
閱讀更多
2023-03-17
橘世代/江羚瑜
「記住淘汰丟掉的東西是哪些,下次也不會再買。」家事達人楊賢英分析,所有扔掉的物品不管任何原因需丟棄,都要檢討為何而丟,未來才不會重覆購買。
閱讀更多
23/ 30
第 23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