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25
林芷揚
蕭先生有肥胖家族史,求學時常被同學取笑,因此感到自卑,連刷牙都不敢照鏡子。不僅如此,他的血糖飆高至正常人的2~3倍,被確診為「糖胖症」,嚇到決心減重。值得一提的是,他不靠減重手術,只靠飲食和運動,就成功甩掉22公斤!
閱讀更多
2019-12-13
NOW健康
人生無常,我們時常在電影與戲劇中,看到劇中人物就醫檢查,赫然發現只剩3個月的壽命。然而,在現實世界裡的悲劇也常常上演,舉凡聯安診所創辦人李文雄、賈伯斯,都因此病不幸離世。甚至,有腸胃科醫師更曾指出,一名女性患者作息正常、不菸不酒,仍在確診後胰臟癌3個月內即病逝......胰臟跟肝、腎臟一樣,都稱「沉默器官」,早期胰臟癌幾乎沒有症狀,因此發現時大多是晚期,尤其85%胰臟癌確診時已無法開刀,存活率很低。因此,透過本文,推薦有5項食物,有助於預防胰臟癌,遠離癌症威脅!
閱讀更多
2019-12-03
彰基院訊
編按:想要減重,不是少吃就好!我們吃下食物後,會引起血糖上升,而上升速度的快慢以「GI值」來表示,如果吃太多「高GI」的食物,較容易誘發食慾、大量產生脂肪,當然也就愈吃愈胖!建議多吃「低GI」食物,瘦身、控血糖、顧健康一網打盡。以下整理3張表格,告訴你在常見的澱粉類食物中,到底哪些屬於有助減重的「低GI」食物!
閱讀更多
2019-11-25
NOW健康
編按:以高階健檢聞名的聯安診所總經理李文雄日前因胰臟癌於家中過世,享壽61歲,引起大眾關心。據悉,他平時愛運動、定期健檢,看似健康的生活型態,仍不敵胰臟癌病魔,令人感慨。究竟我們應該如何防範,才能遠離胰臟癌?
閱讀更多
2019-11-25
照護線上
類風濕性關節炎容易有多處關節的腫痛,嚴重甚至會變形,影響日常生活,然而在疾病初期因為關節沒有變形,患者容易輕忽,以為是運動傷害,或是工作疲勞、退化、痛風等,自行買藥而延誤就醫。
閱讀更多
2019-11-22
照護線上
編按:慢性發炎很可怕;你所聽過的一些重要疾病,包括癌症、糖尿病、心臟疾病、關節炎、憂鬱症、乾癬、阿茲海默症等,都與慢性發炎有關。慢性發炎怎麼造成的,又該怎麼避免慢性發炎?
閱讀更多
2019-11-21
林芷揚
一般人都知道睡眠不足對身心健康有許多不好的影響,不過最近幾年有更多的研究發現,不規律的睡眠作息,特別是平常睡眠不足而選擇週末補眠,也就是所謂的「社交時差」,對身體健康的影響比睡眠不足來得更明顯。
閱讀更多
2019-11-18
國健署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肥胖是一種慢性疾病」,呼籲重視肥胖對健康的危害。比起健康體重者,肥胖者發生糖尿病、代謝症候群及血脂異常的風險超過3倍,發生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膝關節炎及痛風也有2倍風險。此外,依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所作的調查,肥胖者會增加子宮頸癌、胃癌、膽囊癌、大腸直腸癌、腎癌及乳癌,若體重超過理想體重的40%,則在男性會增加33%罹癌的機會,在女性會增加55%罹癌的機會。
閱讀更多
2019-11-17
林芷揚
一位55歲男性,最近有食慾不振、倦怠、噁心、嘔吐的症狀,身材偏瘦;就醫檢查發現,他有低血鈉、低血糖的狀況,進一步做了內分泌相關檢查,確診是「泛腦下垂體功能不足」。
閱讀更多
2019-11-08
吳思瑩
是家醫科醫師,同時也是心臟內科名醫的陳衛華,在30年間罹患了三種癌症:骨癌、腎臟癌、甲狀腺癌,抗癌至今,身體狀況愈來愈好,且聽他如何與癌細胞和平共處,成功戰勝癌症。他也在對抗癌症成功後,勉勵自己,以及每一個人:只要勇敢活下去,你的人生肯定更精彩!
閱讀更多
14/ 24
第 14頁,共 2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