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06
林芷揚
新竹一名51歲陳姓民眾,幾個月前突然咳嗽不止,起初以為是普通感冒,不料咳嗽症狀持續近一個月,未見好轉,而且每次咳嗽都頭痛欲裂,就醫檢查後赫然發現,罹患肺腺癌第四期,癌細胞已經擴散至大腦和肝臟。
閱讀更多
2019-11-01
林芷揚
王女士咳嗽超過1週,而且有背痛情形,診所醫師診斷是感冒及神經痛,但治療許久,病況都沒有改善。所幸,王女士警覺心高,她懷疑是有其他問題,趕緊到醫院 胸腔科 檢查,確診肺癌。
閱讀更多
2019-09-18
錢政弘醫師
編按:國外有胃腸科醫師發表病例報告指出,一名75歲的女性病患,在六年前因為慢性咳嗽就醫,後證實她的慢性咳嗽是因胃食道逆流引起,但經過藥物、手術治療後仍未有效改善。後來,醫師建議她嘗試用「頻繁喝水」的方式來改善咳嗽,最後不藥而癒!為什麼喝水有這麼大的效果?聽聽醫師說法。
閱讀更多
2019-08-21
郭依瑄
咳嗽是身體的一種防禦機制,只要咳嗽超過一週,很有可能不是感冒這麼簡單,而是肺炎、肺結核、肺癌等疾病,這時候,如何懂得正確求診不延誤病情,就非常重要。
閱讀更多
2019-01-19
林芷揚
空汙一波接一波,日前有公眾人物配戴隨身空氣清淨機,不少民眾爭相模仿,甚至引起搶購熱潮,但使用這種產品真的有效嗎?
閱讀更多
2018-12-13
黃詩絜
究竟如何才能停掉類固醇?其實氣喘患者停止類固醇治療並非不可能,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蘇一峰在這裡分享七大絕招,教你如何停止類固醇治療!
閱讀更多
2018-12-12
NOW健康
入冬後,第一波冷空氣即將南下,台灣 胸腔科 重症醫學會理事長林孟志提醒,民眾早晚一定要注意保暖,國外研究顯示,溫度差異達攝氏7度以上,容易就誘發氣喘、過敏發作,氣喘患者及高危險群務必提高警覺。
閱讀更多
2018-10-08
林芷揚
2018年諾貝爾醫學獎由研究免疫療法的美國學者艾利森(James P. Allison)與日本學者本庶佑(Tasuku Honjo)獲獎,印證免疫療法的抗癌效果,但台灣目前針對晚期肺癌的免疫療法第一線治療尚無健保給付。
閱讀更多
2018-03-28
時報出版
愈來愈多證據顯示,維他命D在預防疾病和保持健康方面發揮關鍵的作用。我們的身體有約 3 萬個基因,維他命D可以影響超過 3 千個基因表現,以及身體細胞的各種訊號傳遞。
閱讀更多
2018-03-08
健康傳媒 - e 起 i 健康
編按:國標舞女王劉真因為嚴重主動脈瓣狹窄,於今年2月前往台北榮總接受傳統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術中由於心臟功能恢復不良,先後置放葉克膜及右冠狀動脈支架,後續因心臟功能遲未恢復,裝置心室輔助器。二月下旬及三月初,劉真腦部先後發生栓塞與出血,造成腦壓上升,院方為她進行開顱減壓手術後,雖一度有起色,最終仍因腦壓過高,於3月22日晚間不幸辭世,享年44歲,令親友與粉絲相當哀痛不捨。-----------------什麼是「主動脈瓣膜狹窄」呢?我們的心臟有四個瓣膜,每個瓣膜就像一扇門,正常的開關可確保血流以正確的方向通過心臟。「主動脈瓣」指的是左心室通往主動脈的瓣膜,也就是左心室的「門」,正常來說這扇門共有3片門片。所謂「主動脈瓣膜狹窄」,指的是這扇門的構造異常,門片無法完全打開,導致部分血液無法正常流通,進而影響全身血液循環。「主動脈瓣狹窄」的原因包含先天異常與後天退化,輕微者不一定有症狀。治療方法有風險較高的傳統開心手術,以及相對安全的「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主動脈瓣膜狹窄,平時有哪些症狀?就醫時要注意哪些事情?相關內容請見下文:(2020/03/23更新)
閱讀更多
5/ 7
第 5頁,共 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