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3
照護線上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世界各國都殷殷期盼著疫苗誕生,不過要提醒大家,流行性感冒和肺炎鏈球菌也是我們生活環境中不容忽視的健康威脅,高風險族群務必預先做好準備。
閱讀更多
2020-10-14
林志豪醫師
中風的危險因子除了之前有跟大家提到的抽菸,高血壓也是導致中風的一項關鍵因素。血壓高容易導致粥狀動脈硬化,較脆弱的血管就有可能破裂,這樣的情形若發生在腦血管,就會形成所謂的出血型腦中風;或是血管越來越狹窄,最後塞住了,造成梗塞型腦中風。
閱讀更多
2020-10-06
照護線上
血管系統在身體各處穿梭,讓血液能攜帶氧氣、養分和各種化學物質到各個器官,是極重要的輸送網路。不過,隨著年歲增長,血管會逐漸失去彈性,血管的構造也開始產生變化,大的血管疾病像是膨大變形,小的血管疾病則會阻塞不通。
閱讀更多
2020-09-18
NOW健康
眼睛是靈魂之窗,缺少了良好的視力,更會造成生活上的許多不便。其中,玻璃體黃斑黏連(vitreomacular adhesion, VMA)恐造成玻璃體黃斑分離(vitreomacular separation),10%的人會導致玻璃體黃斑牽扯(vitreomacular traction)、黃斑裂孔、周邊網膜破洞甚至視網膜剝離而導致失明。由於玻璃體黃斑黏連相關併發症在術前或術後常伴隨白內障,因此對於常見3大容易導致失明的眼科疾病,民眾應有正確的認知。
閱讀更多
2020-06-16
生活i健康
想要保護腎臟,調整平日的飲食習慣是首要之務!像是避免重口味烹調,大餐頻率要減少,多吃蔬果與全穀類,以及時常補充水分等,都是避免增加腎臟負擔的好方法。
閱讀更多
2020-06-16
生活i健康
「怎麼吃、吃什麼,才不會面臨洗腎風險?」營養師解釋,腎臟是身體排除毒素的器官。因此,日常飲食盡量挑選天然食物,少加工、醃漬、油炸等易含毒素的食物,就能達到保護腎臟的作用。
閱讀更多
2020-06-16
生活i健康
腎臟健康拉警報時,可能會出現哪些警訊?記住「泡、水、高、貧、倦」五字訣,多觀察自己的身體變化,以便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閱讀更多
2020-06-16
林芷揚
衛福部今(16)日公布108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惡性腫瘤(癌症)、心臟疾病、肺炎居主要死因前三位,癌症依然高居第一,且多集中於55歲以上之族群,占8成5。此外,十大癌症的死亡率仍以肺癌為最高。
閱讀更多
2020-05-26
林芷揚
喝茶會喝進農藥?深海魚含有重金屬?防疫期間如何消毒?醫藥新聞中常見醫師顏宗海接受採訪、替社會大眾解惑,每當記者求助,他幾乎有求必應,不厭其煩提供資料、抽時間回答問題,有時錄音、有時講電話,也曾用手機自己錄影解說畫面,語氣永遠輕柔溫和。繼承恩師林杰樑精神、守護台灣醫療的他,來自馬來西亞、在寶島落地生根,用柔軟的方式拉近醫病關係,用微笑迎接健康、快樂的每一天。
閱讀更多
7/ 14
第 7頁,共 1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