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04
今周刊數位內容團隊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4)日公布國內新增71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5例本土個案及46例境外移入。考量年後民眾的醫療需求,如一般住院及開刀都會變多,為保留醫療量能,羅一鈞副組長補充,呼應陳時中部長的春節後的「不放鬆但分流」,從1/15到2/3針對落地採檢陽性旅客前往北區3家加強版集中檢疫所,同時段落地採檢陽性共計366位,分流占59.6%。指揮中心已整備開設完成北中南區,共11家加強版集中檢疫所,合計量能已有1221間房間,並且持續增加中。
閱讀更多
2022-01-12
整合傳播部製作
2021年陸續發生寒舍餐旅董事蔡伯府(註1)、「再現劇團」團長黃民安(註2)、金鐘影帝龍劭華(註3)等名人因心血管疾病不幸昏倒猝逝的消息,早逝死因的緣由最有可能是來自於高血脂症。
閱讀更多
2021-12-30
照護線上
65歲的陳阿姨,洗腎三十多年,因此在門診中與同齡病人相比虛弱很多,7年前得到感染性心內膜炎造成急性心臟衰竭併發敗血性休克,性命危急,緊急進行主動脈瓣膜置換及二尖瓣修補手術,才救回一命,沒想到又因心肌梗塞,在冠狀動脈內放置多個支架。
閱讀更多
2021-11-24
照護線上
「已經打過流感疫苗,為何還是會感冒?」「車禍受傷,需要施打破傷風疫苗嗎?」「小時候得過水痘,需要接種帶狀疱疹疫苗嗎?」「B型肝炎抗體消失了怎麼辦?」「最近剛生產,適不適合接種HPV人類乳突病毒疫苗?」或許你也曾經有過這些疑問,究竟成年人該接種哪些疫苗?又要在什麼時候施打疫苗呢?。
閱讀更多
2021-09-15
照護線上/白映俞醫師
編按:資深藝人龍劭華9/14晚間猝逝,享壽68歲,傳出他曾在當天下午心臟感覺不舒服,卻沒有及時就醫導致遺憾發生,醫師多認為可能是心肌梗塞或主動脈剝離等心血管疾病所致。過往龍劭華曾在2018年聯合國世界糖尿病日擔任健康大使,自曝一天吃十餐還體重變輕8公斤,一檢查才發現已經患有糖尿病。因此,他從2009年起靠藥物控制,但12年來卻抗拒回診,直到疫情關係有了空檔才回診,發現指數全面飆高,空腹血糖高達200多(正常空腹為70~110 mg/dl)、飯後血糖值破300(應低於140mg/dl),都是正常值2倍,他才開始積極回診。醫師表示,糖尿病控制不好會導致動脈硬化、嚴重恐血管栓塞,冠狀動脈疾病發作時,死亡率超過3成,就算是緊急送醫,仍有半數病人來不及做心導管手術就死亡。糖尿病對全身器官都會造成不好結果,尤其是血管健康。當血管受損,自然就會引發各處器官的損害,不可輕忽。
閱讀更多
2021-09-10
長庚毒物實驗室(兼任)護理師 譚敦慈老師
很多人不知道到底喝多少水才正確?怎麼喝才對健康最有利?以下飲水的守則,提供大家參考。
閱讀更多
2021-09-02
慕新陽
為什麼「放棄」兩個字有十五個筆劃,而「堅持」有十六個呢?那是因為,堅持比放棄多一點,一切就會變得不一樣。
閱讀更多
2021-06-11
照護線上
我們的腎臟負責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電解質與代謝廢物,當腎臟衰竭時,便得利用血液透析、腹膜透析來替代腎臟的功能。
閱讀更多
2021-05-19
李易紓
今(19)日公布國內新增275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67例本土及8例境外移入,累計五天確診病例衝破千人。指揮官陳時中表示,要全國一致執行防疫,從今天起全國進入三級警戒,時間點到5/28,會隨著疫情變化滾動式檢討。目前醫護人員感染狀況,指揮中心表示,除了昨天亞東醫院與仁惠醫院以外,還有一個血液透析中心洗 腎病 患是在5/12有虛弱症狀,就醫採檢確診後,透析中心驗出4名陽性,衛生局已管控匡列,有11名人員、67名病患列居家隔離。而台大醫院部分,已經陸續匡列並發現10位公務同仁陽性,沒有列入今天案例中,感染源還在確認中。昨天萬華篩檢數1213名快篩中,有62位確診,從11%降至5.1%。陳時中被問到是否開放給企業自購快篩,他說如果沒有適當的指引,可能會有誤導之嫌,等與專家討論看怎麼使用會比較好。
閱讀更多
2021-04-29
照護線上
台灣洗腎人口龐大且逐年增加,據健康保險署最新統計,我國洗腎人口已超過9.2萬人,更是被冠上「洗腎王國」的稱號。民眾們普遍將洗腎的元凶歸咎於飲食習慣或糖尿病,然而卻有很多人不知道,約有10%接受透析治療(即洗腎)的患者,是因遺傳疾病—自體顯性多囊性腎臟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導致腎功能快速下降而洗腎。
閱讀更多
5/ 14
第 5頁,共 1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