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12
星希亞的抗癌日誌
自癌症病況穩定後,帶母親出國旅遊的頻度增加了,一來是為了感謝母親日常的悉心照料,二來則是想把握時間,多留下與家人的共同回憶。會這樣想不是因為悲觀,而是認清現實,對一個癌症四期並且移轉腦部的病患,時刻要做最好的準備以及最壞的打算。
閱讀更多
2019-08-20
黃勝堅
一位六十多歲的太太,先生出車禍送醫後,醫生告訴她:「已沒任何機會,救不回來了!」於是她簽了放棄急救DNR,第二天她先生往生了。可是沒想到她簽了放棄急救DNR,在家族間掀起軒然大波。
閱讀更多
2019-07-30
洛桑加參醫師
人活著這一生不過幾十年,何不好好愛自己一場?若從50到80歲,生命只剩一萬天多一點,你真的不好好愛自己嗎?
閱讀更多
2019-05-08
洪雪珍
是的,夠了,一切夠了,到此為止!我們不再是父母的兒女、兒女的父母、公司的員工、屬下的主管⋯⋯自己就是自己,不是某人的誰誰。從今天起,我們想做的事,不是哪個角色的責任,不是應該盡的義務,而是打從心底綻放微笑的開心事。
閱讀更多
2019-01-24
時刻旅行
我有位朋友畢業後進入房仲業,莫約半年就賺進了半桶金,這讓當時還在論文苦海中載浮載沉的我無比羨慕,她卻對我說:「我不快樂。」
閱讀更多
2019-01-21
時報出版
「我們還欠彼此一趟探險。」我媽媽說。她身穿和服,躺在床上,啜飲著一杯紅酒。我說:「我一直很想去聖塔菲。」我穿著睡衣,躺在她身邊,大啖一碗義大利麵。我們沒有數代同堂的大家庭,而且,因為在這個循規蹈矩的康乃迪克州小鎮,我們倆都是怪胎,所以朋友也不多。「就是聖塔菲了!」我媽媽說完不禁手舞足蹈起來。「有什麼事能阻擋我們?」
閱讀更多
2018-10-04
采實文化
我其實花了很長的時間,去找出且解決自己和先生的問題。因為日常生活中遇到不合理事情時,我會以為那些都是理所當然的,所以我很難意識到不合理之處。直到發生了那件事,才讓我認真的面對問題,開始思考。
閱讀更多
2018-08-31
邱璟綾
對很多人來說,「戒嚴」只是歷史課的名詞,但這段過去卻真真實實地存在於長輩的往日時光,除了黨禁、報禁,就連思想、打扮都有官方標準必須依循,但當時人們骨子裡的文青思想非但沒因此消失,反而在暗處開出一朵朵美麗的花。
閱讀更多
2018-08-01
天下雜誌出版
美國做過調查:百分之八十的人希望在家裡臨終,但是百分之八十的人都在醫院裡往生。現代世界最「違反人權」的應該就是這件事吧?朋友悲傷的眼睛流下了止不住的淚水,七十歲的老男人泣不成聲,「她唯一的願望,我都做不到……」
閱讀更多
6/ 7
第 6頁,共 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