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11
趙閎毅
據衛福部111 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十大癌症死因中,胰臟癌排名第7,胰臟癌死亡人數 2,769 人,較110年上升4.1%,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 11.9人,也比上一年度上升4.8%。若與 101 年比較,短短10年間,胰臟癌死亡人數及死亡率分別上升 67.1%及 66.8%,順位由第9位上升至第7位。胰臟癌有「沉默的隱形殺手」之稱,初期通常沒有症狀,患者自身難以 覺察 異常,即使出現症狀,很容易被誤認為是腸胃道不適而忽略。資深藝人巴戈於2021年9月罹患胰臟癌,發現時已是末期,隔年2月因胰臟癌病逝,享壽67歲,從發現到癌逝僅短短半年。這幾年不少名人死於胰臟癌,包括前駐泰國大使李應元、國民黨議員唐慧琳、金鐘最佳男配角張國棟、體育主播傅達仁、資深名嘴劉駿耀等人,都因胰臟癌病逝。
閱讀更多
2023-07-06
王聖華/任林教育基金會諮商中心副所長
婆媳關係是一個家庭中最特殊,又牽扯涉廣的關係狀態,我們鮮少接收到比較正向的婆媳關係,通常聽到的是媳婦需要咬牙忍耐、披荊斬棘、調整自己才能在嫁入的婆家裡生存下去。當媳婦經歷諸多苦難,終於「熬」成婆時,那些內在酸甜苦辣、心裡的傷好像就突然可以有一個出口了!
閱讀更多
2023-07-05
ChatGPT
把我們的真誠投入在真誠的人身上,是尋找人生目標與意義的重要部分。而所謂真誠,就是一種真心與誠意的表現,它需要信任與開放才能發展得起來。當我們把真誠投注於不真誠或不值得的人身上,那我們就是在冒險等著受傷失望。另一方面,如果我們能夠以誠待人,也就能建立起有意義的關係,讓我們找到目標、獲得滿足。
閱讀更多
2023-07-04
林暐鈞
自律神經失調,如今已是現代的文明病,在這充滿緊張、恐慌的時代下,如何平緩自己的情緒,自在生活?對此,卓越健康診所、Hi-Q褐藻生活館主辦,以《現代人文明危機自律神經失調》為題,於7/3登場,邀請台灣整合醫學推廣協會理事長劉士銘醫師主講,陪伴大眾找回輕鬆自在的生活。
閱讀更多
2023-07-03
聯合報 記者許政榆
單親爸育兒壓力大,近日一名兒科醫師於臉書自述「打小孩」,寫下長篇文道出身為單親爸爸碰到的育兒困境,雖嘗試調整教養方式,但力道過猛換來遺憾結局。兒少保護專家指出,單親爸爸壓力很大,且醫師社會地位高,不太知道如何向外求助,當面對家庭結構改變問題時,即使離婚的雙方不再有婚姻關係,但仍要當「合作型父母」,抑或是透過學校老師、社福系統協助,適時調節育兒壓力。
閱讀更多
2023-06-29
竹慶本樂仁波切
當朋友口無遮攔的評論我們的感情生活(毫不在乎我們的感受),這時候,就在我們面臨選擇:是要隨著下意識直接反應,還是要控制脾氣冷靜以對的時候,我們往往成為自己最大的敵人。
閱讀更多
2023-06-19
吳家德
你退休後,要規劃如何過生活?如果你已到花甲之年,或是半百之人,你可能才會開始思考這個問題。但是,如果你正在讀大學,或是剛屆而立、不惑之齡,你應該會果決告訴我,退休議題離我很遠。目前只需要好好讀書,或是努力工作賺錢,退休生活的到來還久呢!
閱讀更多
2023-06-17
史都華‧艾默里, 伊凡‧米斯納, 道格‧哈迪
舉例來說,假設你的人生一團混亂,好像每天都遇到新的危機,你希望能有所改變。但混亂是因還是果呢?用別的比喻來說,混亂是疾病本身,還是症狀呢?
閱讀更多
2023-06-15
林秋芬、鄧學仁、潘雅惠
Tina的婚姻超過十年,也在離婚這件事上糾結了好久。自從生了孩子,她發現自己和先生對家庭的認知有很大不同。兩人衝突不斷,甚至對孩子造成嚴重的影響。
閱讀更多
2023-06-07
王聖華/任林教育基金會諮商中心副所長
在華人家庭互動中,婆媳相處永遠是亙古難解的習題,我們總認為傳統婆媳應該是和睦相處、相敬如賓,最好能像母女一樣有愛、有連結,但婆媳關係真的就應該如此嗎?
閱讀更多
8/ 29
第 8頁,共 2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