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19
安寧照顧基金會
面對生命的終點,不管你曾經是誰,每個人都一樣會軟弱和無助,有著相同靈性困擾的問題。過程中要用何種心情來走這條回家的路,端視你如何看待生命的課題。
閱讀更多
2019-02-14
新自然主義
關於媽媽的照護,我和妹妹的目標都希望是「朗朗照護」,而不是「老老照護」,但現實豈能如此理想。
閱讀更多
2019-02-01
四塊玉文創
淑慧與男友交往時,便知道男友有三個姊姊,男友也曾帶她一一向她們介紹。三個姊姊感覺都不太一樣, 但淑慧都有點戒慎恐懼,除了感覺這是讓她認識姊姊,也是給姊姊「鑑定」這個女友。結婚之後, 三個姊姊對她的態度都不太一樣, 大家感覺很照顧所有人, 每次家裡有吃喝, 都會問她要不要到公婆家坐坐一起吃, 平常也會跟大姊討教一些婚姻上的狀況, 問問她可以怎麼處理。但是感覺跟二姊、三姊相處的時候總是隔著一點什麼,往往跟他們搭話, 馬上就會被句點, 感覺她們好像不是很想跟自己說話。本以為她們應該是不愛說話, 可是卻發現她們跟其他家人都聊得很開心, 讓淑慧格外感覺或許自己沒被她們當作一家人。就連加她們的臉書想拉近關係, 交友邀請卻遲遲沒收到回覆。淑慧擔心, 是不是她沒有找到相處的技巧, 才讓她們連臉書的好友都不想加……
閱讀更多
2019-01-15
留佩萱
20211209編按:新北永和的「無頭人彘分屍案」12/8宣布破案,兇嫌是54歲符姓男子,因不滿84歲老父長期對77歲失智母親施暴,憤而行凶棄屍。符男和媽媽在警局時情緒激動,他一度悲喊:「不知道媽媽怎麼熬過這晚…。」同一時間,高雄也有79歲老先生在家死亡,驗屍後發現他是長期被鈍擊打到大量出血造成,原來是他70歲太太年輕時常被家暴,直到先生14年前中風臥病,她決定展開報復行動將先生虐死。在婚姻中女性面對家暴,常會選擇長期隱忍,22年前《家庭暴力防治法》誕生的起因,也是因為喧騰一時的「鄧如雯殺夫案」,鄧如雯及家人長期承受丈夫暴力虐待,在歷經7年後,先生又再恐嚇殺她全家時,鄧如雯為了保護家人,趁先生熟睡時將其殺害。不少人會問,長期被家暴為什麼不離開?諮商心理師表示,其實不該再問:「為什麼她不離開?」,而是要問:「為什麼他會打人?」,以及「為什麼我們可以容忍他打人?」
閱讀更多
2018-11-21
有光興記
一口、一口的好好咀嚼平時機械式的放入嘴巴的食物和飲料。只要將色澤和味道觀察一番,徹底品嘗並享受口感後就能體會到平時不曾意識到的心靈反應。
閱讀更多
2018-11-20
健康傳媒
58歲已婚女性,是一名家庭主婦,求診原因主訴焦慮心悸失眠惡夢,診斷有「焦慮症及失眠」。個案自述因與先生有溝通不良情形,常會對她叨念且對她做的所有事均會大肆評論。
閱讀更多
2018-11-14
愛長照
父親長年患病,弟妹更加年幼,母親無法待在家人身邊照顧他們,選擇來到異地-台灣,照護行動不便的台灣奶奶。媽媽告訴她,為了是更好的未來,掙得的每一份錢,都能為家中的經濟紓困,用這些理由擦乾她的眼淚:為了你,也為了爸爸,也為了弟弟妹妹。
閱讀更多
2018-10-31
李伊晴
2021/7/17編按: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7/10歡慶91歲生日,退休3年多來,他還是非常關注產業動向,今年4月還在論壇演說,7/16更代表總統蔡英文出席APEC「非正式領袖閉門會議」,而台積電採購捐疫苗做公益,他雖然說自己已經退休,不能代表台積電說什麼,但相信張忠謀和夫人張淑芬也是大力支持。2018年他剛退休時,曾接受電台專訪,聊到期待中的退休生活。張忠謀說,除了要親筆寫完自傳下冊,閱讀仍是最主要的活動。他每月保持看兩本英文書的習慣,大量看國內外的報紙及雜誌,尤其是《The New Yorker》(紐約客)雜誌,更是70年來沒有停過。
閱讀更多
27/ 30
第 27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