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19
施國文
有位年紀66歲的客戶,目前和老婆及女兒同住,另外有一個兒子在幾年前結婚時,媳婦傾向夫妻倆自己住比較自在些,便在附近租屋,這幾年生了兩個女兒和一個兒子。在一兩個月前,客戶兒子跟他提到想要擁有屬於自己的空間,讓3個孫子孫女有比較好的居住環境,動起想買房的念頭,客戶心裡明白,兒子在外租屋多年加上撫養3個小孩,目前還有一輛分期付款的車,這5年下來他們夫妻身上應該沒有什麼多餘的存款。後來,有一天兒子帶3個小孫子回來時,跟客戶夫婦說,想請他們把現在所住的房子拿去銀行貸款,貸一筆錢出來當作買房的頭期款。客戶問我這樣做妥不妥當?
閱讀更多
2022-06-18
彭芃萱
5年級的Rachel出生在重男輕女的鄉下,「女孩子命很賤」,她知道唯有讀書能改變命運。念完大學後她很想賺錢,進入房地產賺到一桶金後,1997年因景氣下滑,轉到 證券業 。2006年退休前,她為自己打造每年數百萬元租金收入,現在得以過著不為錢愁、優哉的退休生活。(原文刊載於2019/6/27,更新時間為2022/6/18)
閱讀更多
2022-03-16
溫國信
要買優質的好股票,就要建立「自選名單」,把那些本質優良的股票列入觀察,平時多關注它們的新聞,等待便宜機會出現的時候買進。如果平時對它們漠不關心,即使機會來了你也不會有信心買進,或是買進後也抱不久。如果價格不夠便宜,那就先觀望,股價是會波動的,買進機會很多,不怕買不到。
閱讀更多
2022-02-07
溫國信
2011年,臺灣存股教父溫國信出版了他的第一本書《找到雪球股,讓你一萬變千萬》,掀起投資市場一陣雪球股話題。68歲的溫國信多年來他秉持存好股理財的原則,從2005年開始存股,靠著一套存股心法,目前年領股息超過百萬元,即使在空頭時,年獲利平均照樣達15%。
閱讀更多
2021-11-25
唯泰老師聊股事 / 陳唯泰
上週(11/15當周)的文章我們提到金融股才是這一波的多方主流,搭配著航空雙雄,把指數一路推升到18000點整數關卡之前。或許是因為關注金融股的朋友不少,所以許多朋友都問到這一個問題「金融股是不是最後一棒?」
閱讀更多
2021-11-19
郭相俊
編按:作者郭相俊認為,無論投資新手、獲利平平的投資人或虧損的人,在投資前,必須先向投資大師學投資的態度。他發現,葛拉漢、巴菲特、彼得.林區等許多投資大師的首要原則是不賠錢,第二個原則是不要忘記第一個原則。他們嚴守這條金律,稱霸股海,維持高勝率的獲利。也就是說,最重要的不是怎麼獲利,而是先守住本金、不虧損,才是真正的本事。
閱讀更多
2021-11-15
唯泰老師聊股事 / 陳唯泰
台北股市以緩步盤堅為主軸,搭配中小型題材股發動突擊,加權指數來到了17500點的關卡。
閱讀更多
2021-11-01
施國文
編按:作者施國文曾是 證券業 務經理,42歲就靠股市投資賺到財富自由,50歲離開職場,股息年收入約70萬元。施國文也曾是一個在股市殺進殺出,喜歡「重押」單一股票、賺快錢的超積極投資人,直到2008年經歷金融海嘯,財富大起大落的震撼教育後,才開始修正自己,憑藉著股海投資20多年的資歷,開創了屬於自己「穩中透強」的「GOWIN投資模式」。
閱讀更多
2021-10-28
黃嘉斌
作者黃嘉斌在股市打滾超過20年,曾創下傲視 證券業 的76.3%報酬率。不到50歲就靠「被動收入」擺脫薪資束縛、財富自由,他的訣竅不是天天看盤、殺進殺出,而是:養股,閉著眼睛抱10年。
閱讀更多
2/ 5
第 2頁,共 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