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17
癌症希望基金會
女性十大癌症中,子宮內膜癌、卵巢癌及子宮頸癌就占了3名,嚴重威脅婦女健康。過去我國最常見的婦女癌症是子宮頸癌,現在則是子宮內膜癌,其次為卵巢癌。晚期婦癌的治療除了手術,須加上化療或放射治療才能降低復發的風險。幸運的是,除了化療和放射治療,已經進入精準醫學時代的今天,尚有標靶藥物及免疫藥物,除了提高治療的效果,也更進一步降低未來復發的風險,提高生存的機會與時間。
閱讀更多
2024-02-05
王志文醫師(高雄小港醫院肝膽胰內科主任)
這一波的寒流來襲,使得各大醫院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大增,光是這兩週以來在小港醫院就增加了近四成,上週一上班短短半天之內就陸續送來二個心肌梗塞跟一個中風病患。
閱讀更多
2024-02-01
我年過60,又怎樣? 黎兒人生相談室之106
Q:我是文雄,今年48歲,太太43歲,今天想問的是我如何維持現在的婚姻?我們結婚22年,兩人都是上班族,一直過著安定幸福的日子,育有21歲大女兒、19歲兒子以及10歲么女。我太太從婚前就比較豪爽,婚後因為育兒、工作忙,多年沒餘裕。3年前小女兒上小學後,她又開始出去跟朋友吃喝玩鬧,我覺得她辛苦多年沒阻止,但2年前開始,她回家時間越來越晚,甚至超過午夜,而且都是男人送她回來!而且經常是同一人!1週前,她回家時已是深夜3點,我一追問,她就說對方是最能信賴的朋友。雖然我沒有她外遇的具體 證據 ,但內心覺得他們關係非比尋常,而且打聽得知,這男人離過婚,現在是單身!其實2年多前,我們就吵過這件事,餐廳明明只開到10點,她剩下時間都在哪?任誰看都是不適切的關係。她卻反駁說,這些男人都是知心至交,我怎能不理解?為此兩人發生齟齬,連性生活也中斷至今。更糟是半年前她提出離婚,還說不要贍養費、撫養權,願意淨身出戶,但我不想離婚,她也沒繼續說了。她深夜返家後隔天,我問她到底想要怎樣?她表示想維持現狀,我內心也不想讓她離開,所以同意,但底線是她絕對不能超過晚上12點才回家,她竟說做不到,「如果限制時間,只會更常外出!」我跟她說,「我是想跟妳好好過下去,等孩子都大了,也想一起去旅行,享受人生!」她卻表示自己毫無此意!我雖不想跟她離婚,但假定10幾年後小女兒也獨立,她還是一樣,我會讓她去追求新人生。我目前還是想跟她繼續走下去,但面對這樣的老婆,我要怎樣和好如初?
閱讀更多
2024-01-17
樂透人生─吳家揚
前不久有位吳小姐來找我做財務諮詢,她婚後持續工作,收入也很不錯,丈夫柯先生則是醫師,出軌多年卻不願意公開承認,兩人雖然共同撫養2個孩子,但相敬如冰已經好幾年。現在,她考慮離婚,但不知道家庭收支和丈夫的財務狀況,這該怎麼辦?
閱讀更多
2024-01-08
吳挺絹律師/理財規劃顧問(AFP)
生活中,充斥著詐騙資訊,在我國似乎早已不是一件新鮮事。而依據警政署的統計資料,111年有4,167件詐騙案件的受害者,是65歲以上的高齡長輩,平均每天有11.4件詐騙案件發生在長輩身上。
閱讀更多
2024-01-05
照護線上
「這位年輕人雖然才30多歲,但因肥胖的關係,已有高血糖、高血壓、睡眠呼吸中止症等問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廖國盟醫師指出,「為避免併發心血管疾病或腎臟病,我們建議他積極接受治療,在控制血糖、血壓的同時也保護器官,及早把體重減下來也能降低中風風險。」
閱讀更多
2023-12-30
林依榕整理
年輕罹癌的人為何變多了?許多醫療 證據 顯示,抽菸、喝酒、喝含糖飲料、肥胖、熬夜都會增加罹癌風險,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指出透露7大隱憂,並呼籲有些習慣一定要改「如果沒有做到,不要驚訝為什麼現在年輕人,罹癌愈來愈多了!」
閱讀更多
2023-12-26
施宇宸
根據金管會公布的信用卡重要業務及財務資訊,2023年5月各金融機構所合法性的流通卡數就有5,900多萬張,20歲以上的成年人平均1人約有3張信用卡。不僅如此,隨著網路消費越來越普及,綁定卡號之後,下次消費還能一鍵付款(根本意圖使人無止盡地買下去)。
閱讀更多
2023-12-22
NOW健康
肺癌連續18年位居台灣10大癌症死因之首1,根據最近國健署公布2021年癌症登記報告,連15年居首位的大腸癌,被過去位居第2位的肺癌擠下,肺癌躍升發生人數最高癌症2。其風險因子與菸害、空氣汙染、家族史等因素有關,隨著政府推廣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有助於民眾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但臨床觀察早期肺癌儘管術後搭配輔助性化療,復發率仍相當高,所幸輔助性治療目前已進入到精準治療的年代,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癌症中心內科主任、胸腔內科主任、肺癌團隊負責人涂智彥醫師表示,特別是這幾年標靶治療及免疫治療的輔助,有機會可以幫助患者降低疾病復發率進而延長病患的存活率。
閱讀更多
2023-12-21
吳挺絹律師/理財規劃顧問(AFP)
近年來筆者處理不少關於遺產繼承、免除扶養義務...的案件,裡面都涉及到一個共同的事實,就是子女在父母親離婚後,就沒有再和沒有監護權(親權)的那一方見面了。而在若干年後,當這些親屬們,因為要處理一些法律問題,而必須再相見時,其中涉及的狀況,並不單只是「法律」就能處理好的。多年不見的原因當然很多元,不可一概而論。
閱讀更多
5/ 30
第 5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