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24
林芷揚
骨質疏鬆大多沒有明顯症狀,因此許多人都不知道自己有骨鬆問題,一個小動作就可能引起骨折!建議50歲後開始做骨質密度篩檢,平日多補充鈣質和維生素D,並配合肌力訓練,才能真正預防骨質疏鬆。
閱讀更多
2019-09-12
林芷揚
40歲之後,骨質逐年流失,最後可能形成骨質疏鬆症,增加骨折、失能臥床的風險。預防骨質疏鬆要趁早存骨本,飲食方面,除了攝取鈣質之外,補充能促進鈣質吸收的維生素D也非常重要!
閱讀更多
2019-07-25
林芷揚
中年後肌肉逐漸流失,老年容易罹患肌少症,增加跌倒、失能、臥床的風險。提醒民眾從中年開始加強保養,平時應攝取足量的蛋白質,再配合運動,遠離肌少症威脅。
閱讀更多
2019-02-15
iHealth 政昇藥局
台灣65歲以上男性長者平均每5人就有一人罹患肌少症,女性長者則平均每6人就有1人,肌少症不但可能是老年失能的前奏,更無聲無息的侵襲年長者的生活品質。
閱讀更多
2019-01-14
iHealth 政昇藥局
老年人口與日俱增的台灣,骨質疏鬆及關節退化的案例也越來越多,藥師送藥到民眾家時,也常聽到許多類似的情況。「藥師,我平常走路就好好的,為什麼一爬樓梯或下蹲,膝蓋就明顯感到痠痛?」「老人家只是爬樓梯拐到,怎麼骨頭就裂了!」
閱讀更多
2018-11-27
健康傳媒
孕婦懷孕期間,最在意補鈣的問題,幫助寶寶健全發育;青少年時期,鈣質補充關係到孩童成長、強化骨骼。而到了中年、老年,更需要補鈣預防骨質疏鬆,有些人一不小心跌倒就會骨折,身體缺鈣不可輕忽!
閱讀更多
2018-11-01
林芷揚
調查發現,50歲以上中老年人中,高達8成不清楚什麼是「肌少症」。肌少症指的是「肌肉量少」而且「肌力不足」,剛開始可能出現瓶蓋打不開、毛巾擰不乾的狀況,之後可能因四肢無力容易跌倒,增加失能、壽命減少的風險,中年後不可不慎。
閱讀更多
2018-08-13
陳婉箐
女性更年期除了尋求醫師藥物與針灸治療,應尋找心靈寄託,排解不安情緒,迎接更年期,與人生新階段。《黃帝內經》記載相關絕經前後諸症, 「六七,面皆焦,髮始白;七七,任脈虛,天癸竭,形壞而無子也。」壢新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陳威達指出,女性42歲頭髮開始變白,器官功能逐漸衰弱;49歲進入老年階段,生殖機能逐漸衰退,最後喪失生育能力。
閱讀更多
2018-06-01
健康傳媒 - e 起 i 健康
「人未老骨先衰」,阻止骨質流失是一生的功課,尤其對女人而言,隨著年齡的增長,體內雌激素分泌會不斷降低,更容易造成骨質流失,嚴重時甚至會患上所謂的骨質疏鬆症,所以,女人的「護骨」行動不能等!
閱讀更多
2015-04-02
張又晴
知名本土作家吳念真,日前在浴室跌倒,幸好經治療後已康復出院。其實,吳念真並非特例,因為台灣65歲以上老人跌倒比率正逐年增加,甚至成為造成銀髮族死亡事故的第二殺手。
閱讀更多
3/ 3
第 3頁,共 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