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8
林暐鈞
今周刊與新光醫院今(11/18)日攜手舉辦【擁抱熟齡Ⅱ長壽新人生】健康講座,分享快樂老後除了要提前準備 財富 ,健康照護、生活環境的預想也非常重要。對此,合勤健康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柏憲,以滿足熟齡生活在地需求新挑戰為主題,以需求出發分享如何落實地方創生,思考居住空間的運用,是相當重要議題。
閱讀更多
2022-11-16
許峰源
虎妞升上小學三年級後,可能因為長大了些、書多讀了點,時常跟媽媽頂嘴。媽媽被她氣得半死,我在旁邊沒講話。雖然我知道自己一定可以辯贏虎妞,但我沒這麼做。過了一段時間,我觀察到虎妞的情緒逐漸冷卻,就跟虎妞分享我小時候的一個故事。
閱讀更多
2022-11-09
橫山光昭
根據人力銀行最新統計,臺灣39歲以下族群,個人名下總存款,平均只有13.3萬元,甚至有超過兩成的人,零積蓄。作者橫山光昭學的是會計,卻被公司派到門市當業務,因此他只待了幾年就離職,準備代書考試。當時的他才25歲,有兩個小孩要養,家裡卻只有他一份薪水。這樣很難存錢?錯,他利用自創的家計三分法、靠三本存摺,從跟人借錢來準備創業,到37歲不到就存到第一桶金,更成為日本累積銷量達300萬本以上的作家和理財顧問,幫助超過23,000個家庭,從月月赤字,變年年有餘。(編按:全書日圓以臺灣銀行一月公告之均價0.27元計算)
閱讀更多
2022-11-08
嫺人
回想起來,為什麼我剛退休的頭2、3年對於退休準備金會有高度的緊張感,是因為我雖然有理財的習慣,但有4件關鍵的事我從來沒有具體思考過:
閱讀更多
2022-11-06
胡肇芳 整理
許多人以為買幾張股票,或是買一些保單就算是做好理財規劃,理財專家認為,沒有緊急預備金、保險保不夠、貸款只還最低金額、買太多房子、不積極儲蓄以及為自己存錢之前先幫孩子儲蓄,都將成為邁向 財富 自由的阻礙。
閱讀更多
2022-11-04
嫺人
退休後財務面最大的擔憂,就是看著退休金水位節節下滑。特別是對我這種早退族來說,要面對漫長的退休歲月,那更是特別的重要。在這一節,我想把受邀進行公益講座的時候聽眾問的問題,還有平日讀者問的問題,做一個整理。
閱讀更多
2022-11-02
樂透人生─吳家揚
最近台股慘兮兮,美股迭有翻轉表現,許多人尤其是年輕人詢問美股是否可以投資?要不要投入市場,要用什麼工具,投資牽涉到每人個性與口袋深淺,資金的運用考量、風險承受度等,要下手之前,一定是要研究再參酌個人條件下決定。
閱讀更多
2022-10-28
宋熹昶
編按:作者宋熹昶從小家境清寒、成績也沒有很好,在非首都圈的地方念完大學後,找不到工作,他坦言人生前半段非常平庸。宋熹昶自小就渴望「成功」,在求職過程中失敗後,從夜店工讀生開始做起,4年期間咬牙存下「種子基金」1億2千萬韓元(約合台幣278萬),他把這筆錢用來投資房地產,3年後翻了27倍,7年後翻了超過200倍,現在光是持有的店家每個月租收入就超過7千萬韓元(約合台幣162萬),還經營超過15個事業體,每個月都得到龐大的營收。他成為身價數百億韓元的資產家,不僅是房地產投資,他在許多事業上也都獲得成功,被譽為「房地產界的邁達斯之手。」從三級貧戶到百億富翁,教出25位理財暢銷書作家的韓國「致富推手」現身說法,首度公開「從零開始的錢滾錢實戰守則」!
閱讀更多
2022-10-28
張 Ceci
編按:作者張Ceci在38歲 財富 自由、提早退休環遊世界,至今已快10年。對於時下流行的存股,張Ceci不以為然,她認為年輕人存股賺股息,其實不一定是最好的投資策略,股利投資10年,還不如穩健的全球股票投資佈局。
閱讀更多
2022-10-27
John Lee
「教育會翻轉階級」的觀念深植人心,許多父母認為,只要小孩好好讀書,找到穩定工作,就能衣食無虞,因此,家長立意良善,覺得送小孩去補習是最好的投資,但這樣不僅增加小孩的課業壓力、壓縮睡眠時間,更多出一大筆支出。韓國投資之神John Lee是華爾街的基金經理人,獲利超過1兆韓元(約新台幣230億元),他指出,讓小孩去補習,是報酬率最低的投資,其實,翻轉貧窮的第一步,不是「好好讀書」,而是從改變「思維」開始!
閱讀更多
29/ 30
第 29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