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5
偉文隨筆
根據統計,假如不是特別罹患某種急性疾病或意外,許多高齡長輩的健康狀況也許原本好好的,但忽然就在幾個星期內就急轉直下,變得非常衰弱而失能,所以若不是與長輩住在一起,甚至住在不同城市,除了常常打電話問候外,還是要抽出時間至少每個月見父母一次面。
閱讀更多
2022-10-30
張振榕, 林莘妮
門診時,因應病情需要的時候,我會建議病人照胃鏡,但是對於照胃鏡的恐懼,時常會在病人做與不做的猶豫掙扎之間顯露無遺。「上次做胃鏡好不舒服,以後都不想做了!」、「隔壁陳媽媽說做胃鏡很可怕……」、「除了照胃鏡之外,沒有其他方法了嗎?」(口氣通常很絕望)
閱讀更多
2022-10-17
優照護
兩位老人家一直堅持住在老家,不肯搬到子女那讓人照顧,可是公公年紀大了,加上有心血管方面疾病,雖然我和老公常回去探望,但總放不下心。我問老公:「家族裡有沒有誰可以回去照顧兩位老人家?」老公有點為難地答:「你看平常除了我們,還有誰會常回去?」講得好聽是,大家各自有事業、家庭要顧,但更實在的理由是,因為「家產老早就分完了」。
閱讀更多
2022-10-08
菲女狼
當年兩人成績半斤八兩,沒想到出社會愈久,彼此的發展差異愈大。阿聰都當上跨國公司的副總了,志杰仍是個彷佛永遠不會升遷的萬年業務。而這工作還是志杰先前失業窩在家當了兩年米蟲,阿聰看不下去,託人給志杰介紹的職缺。(原文刊載於2020/2/17,更新時間為2022/10/8)
閱讀更多
2022-09-23
蔡侑霖Danny Tsai
人生總會經歷過幾場對戰,寫滿了出賣與背叛。只要是人,難免存在不同面相的自己,無論是好是壞,皆是人性。欺壓別人或表現自我,往往處於一線之隔, 在職場當中,若論及升遷、獎金、甚至加薪,更是一場爭鋒相對的無煙戰場。
閱讀更多
2022-08-25
水木然
尼采說,美好的事物總是彎曲地接近自己的目標,一切筆直都是騙人的。因此,你越想得到什麼,就越需要放下什麼。放下什麼,就得到什麼,這是一門大學問。人生真正的轉捩點,往往就在你「放下」的那一刻。
閱讀更多
2022-08-19
社團法人台灣生命教育學會病人自主研究中心
74歲的成大醫學院護理學系名譽教授趙可式,59歲時確診乳癌,化療後身體暫時恢復,然而2019年發現癌症骨轉移,且已到第四期,若不做治療處置,醫師評估存活期只有半年到一年。當安寧之母成為安寧病人,趙可式坦然面對,身為晚期癌症的病人,她已做好5個準備,迎接終點。
閱讀更多
2022-08-05
吳淡如
人生是一枚錢幣,不管發生任何事,錢幣都有兩面。迥然不一樣。我出生的時候,祖母才48歲,肯定不算老。可是當我是個幼兒的時候,我認為祖母其實算是很老了。剛出生的小動物對「老」這個字是很敏感的,他們完全認得出誰是哥哥姊姊,誰是上一代,誰是上上一代,除非說謊可以得到糖果。祖母是我生活的主要照顧者和依靠,當我知道人總有一天會老死,就很擔心她會離開我。
閱讀更多
2022-08-04
吳淡如
英國女作家維吉尼亞.伍爾芙說:「一個女人如果想要寫作,一定要有獨立的經濟能力,還要有自己的房間。」我從小就被這句話說服了,再加上後來一直擠那種8 個到16 個人的宿舍,實在沒有隱私權。我一直很希望自己有獨立的生活空間,所以很早就買了房子。
閱讀更多
2022-07-14
Mumu
我常常戲稱自己「擇偶技能點滿」,但其實我知道「擇對偶」這件事,非常靠 運氣 。
閱讀更多
7/ 25
第 7頁,共 2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