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0
郭美懿
與其想著死亡,倒不如好好活在當下!彰化罹癌媽李明瑛忍受化療落髮、百針戳身的痛苦,只為讓子女回家有一聲「媽」可以叫。奇蹟抗癌25年後,她在今年農曆年前發現肝已腫大到如懷雙胞胎,決定接受安寧緩和療護,並舉辦生前告別式,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說再見。她說,死亡並非一件可怕的事,它其實是一個歡樂場面,「你和我必須是活在當下,活得精采。」
閱讀更多
2025-03-07
Cindy
在選擇志願單親這條路後,常常有人認真地要我同意「一個孩子還是要有爸爸和媽媽才會完整」的觀念。
閱讀更多
2024-11-21
蔡曉萱 整理
根據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對1035位長者外出行為的分析,發現影響長者外出行動的主要因素是「生理健康限制」和「心理情緒因素」,其中身體狀況不佳引發的心理壓力,往往讓長者產生對外出的畏懼感,最終選擇封閉自己在家中,而打破這一困境的關鍵在於「他人的陪伴與協助」。
閱讀更多
2024-09-27
林暐鈞
《今周刊-幸福熟齡》於9月27日舉辦第八屆《幸福熟齡台日交流論壇》,在身心養生保健講堂部分,邀請到蓮花基金會董事長黃宗正以《從樂活到終活,智慧的人生》、Gaia Torah行銷長黃韋寧、Gaia Torah亞太區代言人唐豪悅醫師以《寵愛自己,喚醒天然重生之美》為題分享,為蒞臨的大家預備美好的老後人生。
閱讀更多
2024-09-09
郭美懿
想像中,出家人的修行不沾凡塵,大林慈濟醫院臨床宗教師顧問釋普安卻「入世」得很。安寧病房的工作,讓她經常需要握著臨終病人的手,或試圖平靜面對至親即將離世而歇斯底里的家屬。她照顧的也不只是佛道教徒,更多是其他信仰或無神論者,甚至打破戒律,陪著病人一起翻聖經、唱詩歌。18年來她如同擺渡人,為上萬名病患送行,有市值逾百億的企業總經理、不識字的童養媳阿嬤、也有大半輩子關在監獄裡的黑道流氓,甚至是出生僅48天的新生兒。她說,來到臨床後,對「苦難眾生」4個字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安寧病房,是最好的修行道場。」
閱讀更多
2024-08-23
郭美懿
台灣將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隨著平均壽命延長,意味著人們有更多時間安享晚年。然而多數人只做「生涯規劃」,卻不知做「生死計畫」,面對生命必將迎來的最終旅程,你會怎麼安排餘生?
閱讀更多
2024-08-19
林暐鈞
每一個人面對親人離世時,都有不同的悼念方式,你以為的怪異,也許只是他消化悲傷的儀式。生死關懷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郭慧娟說,「有一位死亡咖啡館學員的父親過世後,每晚照樣打電話給父親。」話筒另一端不再有回音,但愛仍延續,「家人叫她別再打導致她憂鬱症,後來我們一起陪她打,走過低潮,她還出書幫助走不出喪親痛苦的人!」現年60歲的郭慧娟,是台灣「死亡咖啡館」的創辦人,10年來透過咖啡館推廣生死教育,影響逾5萬人,以「擺渡人」之姿助人脫離心痛、邁向下階段人生,「只要上天願意給我更多時間、金錢、體力、智慧,我都願意做。」
閱讀更多
2024-07-04
高小鳳
老後失智很常見,但張姮燕的父親50多歲退休就病發,來不及一圓環遊世界夢想;眼看父親從正常到失憶,張姮燕與妹妹決定趁父親臥床前,帶他出國圓夢,「他或許不記得去過哪裡,可是我們活的人會記得。」
閱讀更多
2024-04-30
林暐鈞
「一個人吃飯只是一頓飯,一家人一起吃飯,是愛。」充滿溫暖、療癒氛圍的韓劇《離別的食譜》(韓文原譯名:今天可能有點辣),不斷地在告訴我們家庭凝聚在一起的真諦。
閱讀更多
1/ 6
第 1頁,共 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