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29
潮健康/全煜耳鼻喉科診所耳鼻喉專科醫師 林岱樓醫師
編按:國內新冠疫情第4波疫情來襲,重複感染也變多,許多不曾染疫的「天選之人」更紛紛中鏢。對此,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表示,未來防疫措施就是「鬆、緊、鬆、緊」,國人要習慣這就是未來的「新常態」生活。吳明賢表示,這次疫情再起是因為5月放寬防疫措施,染疫的人一定會變多,慶幸的是,多數患者以輕症居多,但老、弱、病、殘族群免疫力不佳「一定要保護好自己」,除了接種疫苗外,染疫時要趕快以藥物治療。吳明賢表示,新冠疫情不會像SARS一樣「完全消失」,一定要更注意自己的健康,平時要好好吃飯、運動、睡覺,有規律生活、正向心情,不靠藥物就能提升免疫力。他也提醒,除了新冠肺炎之外,腸病毒、流感病毒也都回來了,尤其腸病毒「今年可能會很厲害。」
閱讀更多
2023-04-27
Heho 記者王芊淩
今周刊編按:新冠病毒再現新變異株「大角星」(Arcturus),近期在多國快速傳播,目前包括美國、英國、日本、新加坡、印度等33個國家皆已發現病例,台灣也出現境外移入個案,累積迄今已檢出14例,且日前泰國證實出現大角星變異株全球首宗死亡個案。指揮中心發言人羅一鈞週四(4/27)說明,上周首度出現2例本土「大角星」變異株感染,1例為北部70多歲女性,有高血壓與癌症病史,沒有出國旅遊史,出現發燒、咳嗽等症狀後,自行快篩陽性,就醫經PCR檢驗陽性,因肺炎、需要氧氣,故住院治療,曾使用瑞德西韋與類固醇。另一位北部80多歲女性為輕症個案,有慢性肺病病史。專家提醒,這款變異株致死率雖不高,但傳播速度更快,仍可能引發重症,對免疫力較差的孩童與年長者族群威脅大,要格外留心,並建議出國民眾在飛機上配戴口罩,預防境外傳染。此外,感染大角星所產生的症狀除了發燒、畏寒、咳嗽、頭痛、肌肉痠痛之外,也出現結膜炎或眼睛發炎、紅癢等症狀,民眾可多加注意。
閱讀更多
2023-03-02
黃明惠
近期因腹瀉就醫的人數再度暴增!疾管署統計資料,2月第2週就診人次已超過16.5萬人次,先前光是1月8日至1月14日,全國門、急診因腹瀉就醫的人次,也高達13萬9728人次,比去年同期還要高;且這波腹瀉所檢出的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諾羅病毒傳染力強,且容易引發群聚感染,加上農曆春節即將到來,疾管署提醒民眾過年期間與親友圍爐聚餐時,務必留意手部衛生與飲食安全,如有腹瀉情形,待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以後再恢復接觸,以降低病毒傳播風險。兒科醫師陳映庄先前曾在《陳映庄醫師的育兒資訊站》提醒,諾羅只需要少量病毒就能傳播,光是有人嘔吐,而你站在一旁觀看就可能中鏢。(原文刊載於2023/01/17,更新時間為2023/03/02)
閱讀更多
2023-02-10
Katie(何雨涵)
修復瑜伽看起來非常被動,好似沒有在練習,與我們習以為常的瑜伽有著截然不同的進行模式,但同樣具有強大且廣泛的好處!除了有助於平衡我們忙碌的生活節奏,更能充分緩解與壓力相關的身體和情緒問題。
閱讀更多
2023-01-13
大竹乃梨子
提到女性特有的支出,首先浮現在腦海中的應該就是關於「變美」的開銷了。服飾、皮膚護理保養、化妝品、美甲、髮型⋯⋯倘若仔細計算為了保持美麗所花費的總金額,應該不少人都會感到震驚:「我居然花了這麼多錢!」
閱讀更多
2022-12-30
粉圓妹
但是,我知道很多人對退休後的生活樣貌與開銷,有如瞎子摸象一般,理不出頭緒,退休金估太高,存不到很焦慮,退休金估太少,又怕老後要靠社工送便當,所以我願意分享自己的記錄與觀點,供大家參考。
閱讀更多
2022-10-28
林靜君談心室
最近政壇名人墜樓身亡,引起大眾一陣驚愕:「以為他過得好好的,怎麼會這樣?」有人緬懷他的風度,有人懊惱沒有再多關心他一些。到底在那一躍而下之前,他經歷了些什麼,以致於這麼決絕的告別?
閱讀更多
2022-06-25
郭美懿整理
猴痘已在全球48個國家擴散,迄今通報超過3200例,而繼新加坡、南韓之後,台灣也在6月24日出現首例境外移入個案,為台南一名25歲本國籍男性,過去半年在德國留學,16日入境後,21日出現發燒、喉嚨痛、肌肉痠痛、紅疹、鼠蹊部淋巴腫大等症狀。目前已匡列20位密切接觸者,需健康監測21天。
閱讀更多
2022-05-31
沈熙正
在網路書店的搜尋欄內輸入「四十歲」這個單詞的話,就會發現光國內書籍類中就足足有三萬多本,範圍則從自我開發類到小說類應有盡有。由此可以反推出有多少人正在苦惱著「四十歲之痛」。當年三十九歲的我,面臨即將到來的四十歲也是如此。雖然說如今是可以活到一百歲的時代,四十歲根本還不到人生一半,但這個說法我完全聽不進去。
閱讀更多
2/ 8
第 2頁,共 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