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重病

顯示第 19120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202

想要健康多活十年 秘訣就在「剛剛好」

tCol 2018-04-01

大人的孩子氣

想要健康多活十年 秘訣就在「剛剛好」

雖然上次讀大陸作家常青所寫的《如何老去》,我同意書中觀點:長壽可能是發達國家大部分人的命運,但是人類的壽命不會無限延長下去,因為古代就有百歲人瑞,而醫學發達後,本來該死去的被救活了,很多人只是延長了死亡的時間,拖著衰老的病體走到人生的終點。

閱讀更多

精算人生 4個準備  一輩子不缺錢

tCol 2018-03-15

歐陽善玲 研究員/李書僑

精算人生 4個準備 一輩子不缺錢

晚婚晚生,讓你的退休年齡被迫延長;中年危機,突如其來的收入中斷,讓你束手無策;投資巨變,讓你的財富縮水,打亂理想中的退休生活。人生處處充滿風險,累積退休金的路上,更充斥著不計其數的財務窟窿與絆腳石,只有在26歲到65歲之間,努力存糧,退休生活才能過得從容又優雅。

閱讀更多

「得舒飲食」能抗高血壓、糖尿病?圖文說明一次看懂

tCol 2018-03-14

MedPartner 美的好朋友

「得舒飲食」能抗高血壓、糖尿病?圖文說明一次看懂

得舒飲食跟低碳飲食、地中海飲食都被美國糖尿病學會認定是對血糖控制有幫助的飲食法。其中特別的是,得舒飲食已經連續八年以第一名獲得 U.S. News and World Report 所評選最棒飲食方法 [1] 。近年來網路上沸沸揚揚都在討論生酮飲食,但許多其他安全、有證據的飲食法卻常常被忽略了。

閱讀更多

大人的成熟指標:一個人 心智上真正獨立

tCol 2018-02-27

遠流出版

大人的成熟指標:一個人 心智上真正獨立

真正的忠於自己,並非捨棄和別人的關係,而是讓自己的情緒不受這段關係影響。

閱讀更多

「什麼時候趕回來才來得及?」  安寧醫師最不願聽見的問題...

tCol 2017-10-27

許禮安的安寧療護與家醫專欄

「什麼時候趕回來才來得及?」 安寧醫師最不願聽見的問題...

過去在安寧病房時,時常有些末期病人的家屬會問我:「什麼時候趕回來才剛好來得及?」我不客氣的說:「趕回來是要做什麼?病人還清醒的時候不趕快回來陪伴,等昏迷不醒時才回來能做什麼?等到親人要留一口氣回家才趕著回來,如果不是做給左右鄰居看的,不然就是要來分遺產而已!」

閱讀更多

別被「夢想實踐」綁架!享受退休生活的「小確幸」就很好

tCol 2017-09-28

第三人生任我行-施昇輝

別被「夢想實踐」綁架!享受退休生活的「小確幸」就很好

市面上除了《下流老人》之外,所有關於熟齡的書都歸屬於「勵志類」,鼓勵大家在人生下半場,或我所謂的「第三人生」要追求夢想、要勇於實踐自我,然後提出很多的建議,並佐以自身的實例,但很多讀者看完之後,雖然非常羨慕,卻很難做到,搞得自己更加焦慮。

閱讀更多

4要點 評估重大疾病險該不該買

tCol 2017-08-03

李雪雯

4要點 評估重大疾病險該不該買

全民健保不見得「什麼都給付」,即使民眾另外購買住院醫療險,假設不幸罹患特定重大疾病或傷病時,許多健保及住院醫療險都不給付的大筆金額花費,恐怕也只有重大疾病或特定傷病險,才能夠支應這些龐大的開銷。簡單來說,「重大疾病險」及「特定傷病險」就是讓被保險人在患病初期,就能領到一整筆保險金。它可以用來貼補龐大的醫療費用,或是做為緊急預備金,讓被保險人因病暫時無法工作、收入中斷時,作為薪資收入,避免因為疾病而造成整個家庭經濟陷入困境。這與單純「分次給付」型的住院醫療險,甚至是傳統癌症險,在功用上存有非常大的差異。

閱讀更多

避免家屬鬧翻  預立醫療自主計畫可解套 插不插鼻胃管?先問「有沒有意義」

tCol 2017-05-11

林思宇

避免家屬鬧翻 預立醫療自主計畫可解套 插不插鼻胃管?先問「有沒有意義」

為了一條鼻胃管,知名作家瓊瑤槓上丈夫平鑫濤前妻的三個子女,引發社會討論;專家建議,身為病患家屬,應以有需要、有意義、有品質、無代替方法後,才考慮放置。

閱讀更多

練習,與你的焦慮共處

tCol 2017-02-18

圓神書活網

練習,與你的焦慮共處

本章一開始,我們先來正面思考一下:所謂焦慮,往往是正向特質與能力的表徵。比起一般人,焦慮的人很可能更加聰明、極具創意,還有豐富的想像力。這些都是很棒的特質呀!更有研究顯示,如果能正確發揮所長,就可以成為一流的父母、夥伴、朋友等等。

閱讀更多

另一半病重,你多久才有快樂的權利?醫師:沒有誰規定的算

tCol 2016-07-20

理性與感性的「人性」-洋蔥+蚊子

另一半病重,你多久才有快樂的權利?醫師:沒有誰規定的算

洋蔥醫師強調,照顧者身邊的人要支持她善待自己、適時喘息,身體的休息和心理的放鬆都很重要。照顧生命末期的親人,理想上至少要三個親友輪流,才不致心力枯竭。人力資源不夠,或陷入「老人照顧老人」的困境時,一定要尋求社會資源支持,才不會衍生出更多照顧者痛殺病人再自殺的悲劇。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