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4
拿督鄭博見DAC(Dato'Anthony Cheng)
編按:曾獲「華人楷模年度人物」、馬來西亞拿督鄭博見不幸罹患新冠肺炎,原本症狀輕微、在家自我隔離的他,染疫14天後病情急轉直下一度命危。從鬼門關走一遭回來,拿督鄭博見公開染病全過程,他以自身經歷奉勸確診病患一定要做血液和肺部X光檢驗,了解自己的真實病情。 事實上,台灣與國外都曾發生多起COVID-19 患者,猝死在家中的悲劇,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說明,無症狀或輕症感染者如果合併「隱形缺氧(Silent Hypoxia)」,該患者的症狀會讓許多醫師大感驚訝,原本認為這些缺氧的人應該已經處於休克狀態,但他們往往卻意識清楚可以正常應答,甚至還能滑手機。由於沒有明顯症狀,等到發現不對勁要送進急診時,往往已經太遲了。 然而,在疫情延燒時期,冒然衝急診是很危險的舉措,那麼,在家自我隔離的確診者,該如何才能知道自己是否出現「隱形缺氧」呢? 黃軒醫師強調,民眾不必過度恐慌,德國研究顯示,COVID-19確診者中,只有32%會出現「隱藏缺氧」症狀。另外,出現合併隱藏缺氧症狀的染疫者死亡率只有18%,甚至比出現合併典型呼吸困難衰竭症狀的染疫患者死亡率約30%,還要來得更低。 黃軒醫師建議, 若是輕症或無症狀患者不安心,可以考慮購買「血氧濃度計」或是有些智慧手錶就有提供血氧偵測功能,若低於90%就要提高警覺。 美國的作法也很值得參考,一開始由醫護人員確認輕重症、分艙分流後,輕症或無症狀患者在家自我隔離期間,由家庭醫師遠端視訊看診、隨時掌握病情,這也值得台灣借鏡。 最後,再次提醒,此時千萬不要輕易衝急診室,不但讓醫療量能負擔加劇,由於急診室可能充滿各種變異病毒,不小心帶病毒回家就得不償失囉。 以下是大馬拿督鄭博見染疫的親身告白:
閱讀更多
2021-05-20
萬特特
特語錄在隱忍中不出聲的人,看上去是在維護關係,其實是在把關係往更糟糕的地方推。自以為是的善良和無藥可救的惡一樣可怕,都是藏著砒霜和匕首的。
閱讀更多
2021-05-17
HEHO健康網
這次的疫情升溫,打得大家有點措手不及,到底為什麼病毒可以散播的這麼快呢?為什麼疫情爆發至今,所有專家學者不斷強調要戴口罩、勤洗手、減少外出才是杜絕傳染鏈的最佳方式呢?就讓我們透過日本的實測一探究竟吧!
閱讀更多
2021-05-03
佐野洋子
我走進房間時,母親背著房門在睡覺。我湊過去看她,她沒有睜開眼睛,只有嘴巴不停地蠕動。蠕動的嘴巴已經沒有半顆牙齒,看起來像一塊薄布塞進小洞裡,滿是皺紋。一直蠕動著。雖然她總是在睡覺,無法聚焦的眼睛有時會動也不動地望著某處。
閱讀更多
2021-04-28
李易紓
很多人誤以為肌少症只會發生在老年人身上,其實不然。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顏正中表示,有位40多歲的女性,因為全身無力和體重減輕的症狀來就醫,經過詳細問診與檢查,發現她最近半年因為心情不好,加上疫情影響,待在家中時間變多,三餐不定時定量,也沒有出門運動,就可能是肌少症造成症狀。
閱讀更多
2021-04-22
劉威麟
生命會有自己的出路。從莫妮在捷運站口,目睹心愛的孩子被前夫搶走的那一天起,她就覺得沒什麼好失去的了。流光眼淚的她,拒絕繼續躲起來喊著痛,她要向前邁步,為自己取得實際能力。她考上法律學分班,成為當屆唯一為了婚姻、孩子而研讀法律的學生,並準備考司法官。如今,她反而要感謝前夫──謝謝他,喚醒一隻沉睡的巨獸。
閱讀更多
2021-04-14
加藤惠美子
姿勢良好,總是笑臉迎人的人是最棒的。光是看到感覺就很好。穿在身上的衣服請不要皺巴巴的,注意服裝得宜美觀。良好姿勢對於提升自我涵養能發揮絕佳效果。即使已經養成姿勢不良的習慣,還是能靠自己恢復良好姿勢。只要加以察覺並隨時將自己調整回正確姿勢、反覆練習,就能在不知不覺中建立「維持良好姿勢」的習慣。一旦恢復良好姿勢,不良的姿勢反而會讓自己感到不舒服。維持良好姿勢,也是為了健康著想。如果能恢復良好姿勢,看起來就會健康又美觀。動動你的胸小肌,嘗試鍛鍊一下吧。
閱讀更多
2021-04-13
加藤惠美子
我們都會為了某些人去做某些事。只要能更加意識到這點,就能對自己的存在懷抱自信。
閱讀更多
2021-04-09
李易紓
正常人的骨骼會不斷進行新陳代謝,但無論男女,在40歲左右,骨質就會以每年1-2%速度流失,而更年期婦女更會因為雌激素分泌下降,造成每年骨質流失率高達3-5%,長久下來就會影響骨骼強度,使女性骨質疏鬆發生率比男性高出6-8倍。
閱讀更多
2021-04-01
白雁時尚氣功 / 白雁老師
俗話說:「氣虛不是病,虛了要人命。」元氣不足雖然沒有立即生命危險,但是會讓一個人健康走下坡,生命品質變差,每天都感到疲累、提不起勁,久而久之就變成慢性疲勞。
閱讀更多
19/ 30
第 19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