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9
特掃隊長
有一次前往清掃現場時,我發現自己竟將手機忘在公司裡。當天路途中我發現自己忘了帶手機,少了經常帶在身邊、已經如身體一部分的東西,內心不僅著急,而且不安。
閱讀更多
2020-06-02
陳德愉
在過去的四年多以來,她在全臺灣舉辦了兩百多場的「死亡咖啡館」座談,與大家談「死亡經驗」;這個「死亡經驗」,包括面對他人的死亡,也包括自己的即將死亡。「死亡」之前與之後,總是充滿了人一生的不堪:家庭經營失敗、事業失敗、感情失敗、財產糾紛,種種病痛苦楚……最後,他們都來到郭慧娟的「死亡咖啡館」尋找救贖。這超強的負能量每天都灌到郭慧娟的身上,可是,我看到郭慧娟,一臉笑瞇瞇地抱著自己的兩隻紅貴賓,端坐在家中小客廳裡,完全是個無憂無慮的小廟土地婆。
閱讀更多
2020-05-29
小虎文
「『我現在死了也沒什麼遺憾』。當一個人能夠享受每個當下,他會把焦點從外界放回自己身上來,他就有力量,去面對未來任何的變化。」不妨來思考要如何成為「上流老人」,創造多采多姿的老後生活,除了要有錢、有閒,也要每天過得充實、自在!
閱讀更多
2020-05-08
吳若權
沒有人能夠預知,將來會在哪個場景,用什麼姿態和這個世界告別。 我們唯一要學習的就是:放下。 而不是執著於任何形式的懸念,或是貪戀於任何美好的時刻。
閱讀更多
2020-05-04
吳若權
媽媽第二次中風住院的那七天,給我帶來深刻的省思,重新找回自己的人生很不容易,但必須開始。從前的我,是為她而活;此後的我,是為自己而活。
閱讀更多
2020-04-01
笹原留似子
面對親子、夫妻、家族間的悲傷送行,不須壓抑,應好好抒發情緒。因為,那亦是將摯愛「曾經存在的故事」繼續傳遞的證明。縱使肉體消失,關係依舊不變。對家屬來說,故人是永遠的摯愛,是一起活下去的人。
閱讀更多
2020-01-30
小虎文
陶曉清在中年之後,探索內在、了解自己,她認為「每個人生命的河流不同,自己選擇去承擔」、「自己能改變的就改變,改變不了的,就放下吧!」以至於即使歷經過乳癌化療,她仍勇敢面對。她的《生命的河流:七堂關於人生的成長課》,每一堂,都精彩!
閱讀更多
2019-12-01
林芷揚
台北市萬華區有一名志工王小姐,本身是失智症家屬及照顧者,她接受生命關懷教育培訓後,在鄰里間擔任志工,曾幫助一位長輩及早發現失智症,不只助人,自己也擁有滿滿收穫!
閱讀更多
2019-10-30
林靜君談心室
「面對父母生死,如何不留遺憾?」一位中年男人在我演講完之後,特別私下來問這問題;從他蹙著眉的神情,似乎不用語言也透露一些梗概。
閱讀更多
6/ 10
第 6頁,共 1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