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08
蔡碧月
「請大家把給我的掌聲,都給我的爸爸!」今年7月,台灣音樂劇《四月望雨》首演當天,男主角江翊睿在謝幕時對觀眾喊話。人稱「音樂劇小天王」的他,因為棄醫從樂父子失和、冷戰多年,盼了20年終於在父親節前夕等到名醫爸爸來看表演。那一刻,他將榮耀歸於父親,說道:「要不是他容忍我做這件事,我不會有機會在台上演出。」
閱讀更多
2022-08-03
莊雅珍
我因為退休後沒有月退俸,而且上班時期,公司易主,經過幾次裁員動盪,我大概在四十歲就積極布局被動收入。
閱讀更多
2022-08-02
莊雅珍
這個世代,多數大學畢業生很難達到「五子登科」的目標,有些人甚至可能犧牲健康,或永遠無法達到,孤老一生,如果這時父母給予「遊輪式理財法」的協助,人生就可以像我們那個世代一樣按部就班的實踐……經濟安排好,結婚生子這些人生大事,就不會受到貧窮的耽誤,子女的人生Keep going,做父母的才不會憂慮,這就是我說的「子女好,父母才會好」。
閱讀更多
2022-08-01
蔡碧月
無論是瓊瑤劇還是布袋戲,國語歌或台語歌,李翊君代表了一個時代。從年輕至今,她始終守著唱歌這條路,形象一如既往單純,至今仍有新歌《風中的水花蕊》發表。她直言:「人過50,喜歡工作就不要退休。人生下半場要努力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愈會安排生活,愈能得到晚輩尊重。」
閱讀更多
2022-07-20
林依榕整理
睡覺時燈全關,難免在心理上會少了安全感,長輩們如果半夜起來上廁所,恐怕也不方便、有被家中物品絆倒的危險。但美國一項研究指出,睡覺開燈可能會導致體重暴增,還有增加心血管、糖尿病等風險。如果真的有開小夜燈需要,那麼燈的擺放位置、燈的顏色、床的位置就得特別注意,才不會影響身體健康。
閱讀更多
2022-07-15
我年過60,又怎樣?黎兒人生相談室之66
Q:我是素蓮,今年42歲,本以為這輩子不可能結婚了,但經人介紹與一位打算再婚的47歲男人相親,兩人交往1年,已經說好要結婚了,對外也都介紹是我未婚夫,但為了許多細節,讓我相當遲疑,擔心他的價值觀跟我過度歧異,對於到底要不要結婚,產生很大的疑問!未婚夫是次男,爸媽沒給他房產,但他很想買房子,因為是公務員,收入安定而且省吃儉用,也有相當儲蓄,打算婚後就買房。他要求我分擔一半生活費,因為有宿舍可以住,他負擔房租跟水電費等基本支出,我就出伙食錢,算起來他出的錢比較多。至於婚禮能省就省,他10幾年前短暫結婚就離婚,既然不是初婚,主張不要辦婚禮,直接去登記。甚至連結婚戒指都想省略,但我覺得怎樣也要有個婚戒,在我堅持下,他才終於帶我去買。我初次結婚,對婚姻還有憧憬,多少希望有個形式,但就連他爸媽也對兒子再婚相當冷淡,不想為此掏錢。我是獨生女,父親2年前去世,母親希望請個2、3桌也好,但他完全沒有這個意思!至於要我分擔生活費及買房錢,雖然我有工作、積蓄,但存款不多。而且從小看父親支付一切開銷,錢都交給我母親管理;母親的收入則自由花用,當她的私房錢、零用錢。所以對還沒結婚、就一直跟我要錢的未婚夫,我很不適應。他現在要我支付伙食費,並拿出部分儲蓄及收入加進購屋基金,雖然沒有想要把我的收入全拿走,但看來今後家計是由他管理,我也別想碰他的錢!他除了對錢偏執,沒有太大缺點,不過從沒明說上次離婚的原因,看來前妻是受不了他過度節儉吧!
閱讀更多
2022-07-13
呂秋遠
您好,我是一個困擾的母親,兒子去年大學畢業服完役後,對於工作這件事,一直不上心,老是找藉口讓自己找份輕鬆的兼職工作,因為將來想考航空地勤,所以正在上日文課,但那課程也僅一個禮拜一天,且只有兩小時,但會藉口說平時可能要看書,準備其他的。剛開始的時候,一直尊重孩子選擇的立場,但兒子根本在家的時間不是電動就是電腦,且每做一份工作,沒做幾天,就會抱怨工作無聊,然後做沒多久就離職,後來的這份工作,是爸爸的朋友願意教兒子一技之長,不在乎有沒有經驗,但因為是在工地上班,屬於勞力的工作,兒子剛開始也志氣滿滿,殊不知做了三天,就說背痛,說女朋友不讓他從事這份工作。我這次沒有順著他了,我叫他好好做,好好學,以後萬一地勤沒考上,還是有一技之長在身上,他也就沒再講,但後來工作態度「故意」沒有很好,我們之間的關係變得緊張,他對我時好時壞,我對他態度依舊,一樣的噓寒問暖,但他卻愛理不理,這到底是剛出社會的必經過程,還是他心態有問題,請問我到底要怎麼開導他?
閱讀更多
2022-07-13
黃佩如
人們兩手空空來到世上,走時也無法帶走任何身外物,何必執著?身外之物有實有虛,實則金銀財寶,虛則權勢名位,但都只能暫時擁有。包括大千世界的形形色色,人們也只能短暫欣賞,天光水色總有時,就連宇宙萬物也是身外之物。
閱讀更多
2022-07-11
黃佩如
淸早傾聽窗外的鳥囀,赫然發現:我是渺小的人類,天地一沙鷗。人除了生理基本需求外,有別於其他物種的是:我們具有人生觀,又慣於傾盡一生追逐俗世目光中的自己。事實是,別人眼中從來不是期待中的自我,若剛好是,那可眞幸運!你已成就自己。但也可能,我們從未去成為自我夢寐以求的樣子:想成為畫家就揮起彩筆;想當作家就書寫生命;想欣賞美景就始於足下。定格檢視,自我從來不是給別人看的。在我短暫的類退休時光裡,曾在靑燈下向佛懺悔,原來我錯過想要的人生整整四十八個年頭啊!
閱讀更多
27/ 30
第 27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