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5
雪兒Cher
近四十歲的她,上周突然在電話裡抱怨了工作的事情,我勸她,我們都已經有了點年紀,就不能忍一忍嗎?待遇好的工作現在不好找,穩定的工作更難求,轉職已經不像年輕時這麼容易,找了時間約吃了吃火鍋,她告訴我「明天就跟老闆提離職!」
閱讀更多
2020-09-23
許皓宜
今年年假第一天,我收到一封讀者來信。這位讀者說,以往她每年過年都會和先生起爭執,尤其是結婚前幾年,時常為了給公婆和娘家爸媽的紅包金額多寡而吵架。
閱讀更多
2020-09-18
吳錫昌
小孩子得不到糖果時會用哭鬧來表達,長大後,當無法滿足或得不到所要時,我們雖然學會壓抑情緒,但那種失望的感覺仍然是存在的,只不過它以另一種方式呈現,且陰魂不散地影響到日常的生活。我們都害怕威脅幸福的一切可能,那是潛藏在意識表面之下的,對於一個長期處在照顧壓力下的家庭,那是一種恐懼感,對於變化和失去擁有的恐懼。對於照護者和被照護者,所謂的正念可以幫什麼忙?
閱讀更多
2020-08-28
劉黎兒 我年過60,又怎樣?──黎兒人生相談室之十七
Q:我是淑儀,今年63歲,丈夫比我大3歲,有一對兒女,女兒41歲,兒子40歲,都已成婚,兒子跟兒媳結婚10年,有8歲跟6歲的兩個孫子,他們互相看對方不順眼,現在正在鬧離婚。8年前我兒子買房時,我跟我丈夫出了300萬元頭期款,房子是我兒子的名字,房貸也是兒子付的,但因為是他先提議離婚,他打算讓兒媳跟孩子繼續住在原處。我反對,不想把我也出了錢的房子讓給我很討厭的媳婦,她連過年過節也懶得帶孫子來給我們看。我也出了錢的房子,她怎樣都不給我鑰匙,也不邀我們去住一下,完全把房子當作她跟我兒子兩人的共有財產。我希望兒子賣掉房子,兩人都重新出發,賣房後若還有剩款,再還給我錢,沒剩就算了,但不想讓兒媳佔據房子,我這樣主張是否有理?
閱讀更多
2020-07-22
李宇銘
有不少人是「宅男」、「宅女」,喜歡待在家中,與世無爭。這本身並無不妥,但是如果一個人只要跟別人相處,來到社會之中,就容易產生情緒煩惱,不想跟別人相處,那樣就代表自己內心有抗拒,宅在家也是一種逃避,需要進一步提升內心的抗逆能力。
閱讀更多
2020-07-22
林芷揚
「說實在,我們做父母的雖然很愛孩子,但是我們傷害的,更多。」坦然說出這句話的,是以抗癌成功聞名的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暨營養學院教授韓柏檉。罹癌前,他坦言自己的個性驕傲、不懂得 體諒 別人,與太太及女兒常發生摩擦。罹癌後,他一點一滴改變自己,尤其是太太後來也罹癌,卻提早一步離開之後,韓柏檉更深刻領悟了「愛」的真諦。(原文刊載於2020/7/22,更新時間為2022/4/7)
閱讀更多
2020-07-21
保坂隆
儘管大家都努力地想要正面接受老化現象,但是碰到心情比較沮喪,或遇到麻煩的時候,難免也會偷偷埋怨幾句:「真不想變老啊。」「年輕的時候真快樂。」當然啦,這種感覺對人類來說,也是很自然的反應。
閱讀更多
2020-07-15
黃柏威
講到伴侶間的衝突,《愛的萬物論》(The Theory of Everything)裡的一幕,也是我常講的故事。
閱讀更多
2020-07-08
雪兒Cher
下了台中火車站,相識近20年的網友騎著摩托車來見我,我們有大半年時間沒見,每次約好見面,總也是錯過,想想這20年來,我從無知的大學生到懵懂的上班族,她從美國回到台灣從零開始,身邊也經歷來來去去的朋友,但能一眼就給彼此溫暖。上週我問「這週五可以去住你家嗎?」她遲疑了一下,然後説「家裡發生一點事,有人去世你還要來嗎?」
閱讀更多
2020-06-24
保坂隆
在一個對謙虛客氣的態度給予高評價的社會中,開門見山的拜託人、或是說話直接切中要點,就容易被譴責是「不禮貌的態度」、「說話欠缺謹慎」。
閱讀更多
11/ 18
第 11頁,共 1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