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0
圓神書活網
少子高齡化社會的其中一項疑慮就是「醫療瓦解」。2025年起,75歲以上高齡人口開始增加,醫療支出很可能跟著大幅增加,醫療保險破產與醫師不足都是隱憂,這在政府內部也是相當受到熱烈討論的話題。但除此之外,擋在我們前方的還有另一項不可遺忘的危機──手術與治療所需的輸血用血液不足。關於這點,討論的人雖然並不多,但或許代表問題也更嚴重。
閱讀更多
2018-01-04
台灣在宅醫療學會
在日本神戶市的巷弄間,一戶看起來像是民宅的外頭,寫著「暮らしの保健室(生活保健室)」,走進客廳,陽光從一旁的落地窗灑落,兩旁放滿書,另一端是開放式廚房,中間擺著兩張大桌子、十張椅子,這是黒田しづえ女士的家,也是「なごみカフェ」,意思是「和諧咖啡店」,一個很難用台灣既有的制度來定義的「咖啡店」。
閱讀更多
2018-01-04
優照護
近幾年「園藝治療」成為一股潮流,尤其是對於銀髮族群的身心改善,都獲得許多顯著的成效。園藝紓壓藉由觸覺、味覺、聽覺、視覺及嗅覺五感刺激,增加大腦與肢體活動,使長者減少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發作機率。此外,對培養自我的獨立、維持清楚的意識、穩定情緒以及建立社交技巧等,都有良好的作用。
閱讀更多
2017-12-26
新高齡社會
從台灣實施長照2.0以來,不僅科技器材業談商機,各種照護師專業公會或學會也一直在開產業商機研討會。就像服務業本是一種概念,有人心裡把它想成奴隸工作或連結到聲色犬馬,當衛福部長勉勵醫療為服務業,就有人反彈一般。產業也是一個概念,商機或許也如此。看大家說的時候心裡在想什麼,也就可能影響被照顧者如何被對待。
閱讀更多
2017-12-15
愛長照
人來到老年,「老」是一個逐漸失去很多東西的過程。失去原來的健康,例如:視力,聽力,體力,賺錢的機會…...,隨著歲月帶來的「親人、友人的凋零」,我們真正「擁有」的,越來越少;在「交朋友」這件事上,不得不學得更實際,做更精準的選擇。
閱讀更多
2017-12-04
新高齡社會
長照人員若有同理心,不但能減少照顧衝突,更能及時滿足被照顧者需要。這道理多數人認同,但怎樣養成呢?比利時、法國、英國、荷蘭都在往這方面找更好的培育方式,其中比利時有個老人護理照顧倫理尊嚴實驗室,其實就是一個模擬長照機構的訓練中心。負責人有三至五位形成核心團隊,包括資深護理師還有哲學家。
閱讀更多
2017-12-01
台灣在宅醫療學會
什麼是友善高齡者持續勞動的場域?什麼是高齡者持續勞動的動機?富山市這家開了41年的咖啡廳,為我們展現了因應 高齡社會 所常見的幾個概念:尊嚴(Dignity)、自我滿足(Self-fulfilment)、獨立(Independence)、參與(Participation)、照顧(Care)。
閱讀更多
2017-11-15
新高齡社會
近來台灣許多人瘋傳瑞士人力時間銀行的故事。瑞士銀行很有名,但這裡講的不是錢,而是在年輕或年老還健康的時候去照顧人,以後自己不行了,也可因自己累積的時數,得到後輩的接手照顧。
閱讀更多
2017-10-25
新高齡社會
因老人增加,台灣各地過去幾年在政府支持下產生許多關懷據點和日間照護中心。目前有供餐、訪視、打電話問候、健康促進等功能。比起沒有這些功能,我們進步了。但是幾年下來,屢次參加各地交流觀摩的過程中,除了增加據點數量之外,如何更有效地回應多元社會需求,並且永續經營而不繫於特定一、兩人支撐,中央跟地方都還有許多努力空間。
閱讀更多
23/ 25
第 23頁,共 25頁